荀焱 作品

第273章:高產糧食驚天下,三寶太監萬世傳。



  “太子殿下別等了,咱們開始吧,再等下去就要晌午了!”

  城南皇莊,朱胖胖盛裝打扮,帶著文武百官站在兩塊巨大的田地邊,翹首以盼的看著遠處的道路。

  在他身邊還站著兩個人。

  一個是一身農夫打扮的神農伯老姚,另外一個也是同樣換上官服,斷了一臂的鄭和。

  這三人的身後,朝廷的各部大佬皇親勳貴,各地的藩王官員代表,以及各地有威望的老農,密密麻麻足足有幾千之眾。

  同時在另外一邊,從北平回來的太子妃也是盛裝出行,帶著宮中女眷,以及各府夫人默默的等待著。

  而在皇莊的外圍,密密麻麻的百姓手捧著香爐,提著鞭炮煙花,默默等待著。

  新學的高年級孩子,一個個揹著小竹簍站在田邊,等待著待會兒跟太子殿下,以及朝廷大員們一起收穫果實。

  今天對於大明,乃至對於未來的子孫,都是一個不能忘掉的日子。

  從今天起,大明的百姓,大明的子子孫孫,將不再有飢餓的煩惱。

  大明的功臣,他們的先祖,帶來了能讓無數人吃飽飯的食物。

  這兩樣,一個是神農伯老姚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另外一個是鄭和不遠萬里,從海外帶回來的名叫土豆的食物。

  對於水稻大米,百姓們還能理解,據他們聽說,新型水稻一畝能產800斤到1000斤。(為了方便統計,大家就當主角把明朝的計量單位也換成了現代了,不然10斤8兩的我算的頭疼。)

  之所以雜交水稻在精心照顧下產量還比後市低,是因為育種的時候缺少一些營養物質,還有就是大明的一畝地,比後世一畝小了一點。

  一畝地產糧1000斤呀,從上古時期,漢家百姓都沒有聽過如此高產的糧食。

  很多人一開始是不信的,可看到皇莊那被錦衣衛守衛的良田中顆顆飽滿的稻穀,以及被壓彎的穗子,很多百姓們不信也信了。

  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農,更是憑藉穗子彎下的程度,算出了一畝地,大概能產多少斤。

  皇莊裡的土地可都是上等田,而且有人精心照料,並且還上了朝廷工匠營發明的化肥,不缺水,不長草,不生蟲。

  根據一些有經驗的老農計算,皇莊這些稻子,一畝至少能產1000斤以上,甚至那些灌溉比其他好一點的,能產個1200斤左右。

  當這個數字被公佈,整個金陵都震驚了。

  無數百姓每天彷彿朝聖一樣,天天跑過來看這些稻穀,如果不是害怕看守的錦衣衛,他們早就衝上去,磕頭親吻這些神奇的種子了。

  本來這些彷彿老天爺賞賜的種子,已經夠讓老百姓們震驚了。

  可最近宮中流傳出了一個消息,說鄭和不遠萬里從海外帶回來的一個叫土豆的東西,一畝能產2000斤到3000斤,甚至土地肥沃,照料的好的話達到4000斤,5000斤都有可能。

  當這個消息流傳出來,很多人都是一臉茫然。

  一畝產兩三千斤糧食,這是神農爺親自照顧的種子吧,世間怎麼可能會有如此產量的糧食?

  很多人都不信,覺得這是朝廷搞出了,那個叫什麼雜交水稻的高產種植以後,就開始有點飄了,瞎忽悠老百姓了。

  後來經過打聽,知道這消息是從東宮太子妃口中傳出來的。

  據說是太子妃和太孫妃在商會里按照以往的習慣,定期跟各府夫人們開茶話會的時候,閒談聊出來的。

  當這個消息一被確認又被傳開,御史臺那邊彷彿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紛紛上書,彈劾太子妃不符禮法,胡言亂語,辱了皇家名聲。

  如果這事放在以前,靠著太子的文官集團們,面對這種事情,肯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本就不會去彈劾太子妃。

  可自打牽羊禮之後,文官集團跟東宮的關係就有點微妙了。

  本來所有人以為以朱胖胖的脾氣,肯定會代替太子妃道歉一番。

  結果沒想到那天朝會的時候,朱胖胖直接把那幫御史們給罵了一頓。

  用朱胖胖的話來說。

  太子妃說這話有問題嗎?這是我兒子促進海外貿易得來的種子,也有太孫的一份功勞,她身為母親,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不行嗎?

  再說了,你們這些御史連查都不查,怎麼就知道土豆不能畝產這麼多?

  這下滿朝文武都傻了。

  看太子爺這氣呼呼的樣子,難道傳說中畝產兩三千斤的糧食是真的?

  還在處理新幣事情的夏原吉,當時激動的眼珠子都紅了,不顧在朝堂上,抱著因為生氣要離開的朱胖胖大腿,嚎著讓朱胖胖告訴他是不是真的。

  最後朱胖胖被這老貨纏的沒辦法,對外確認了這件事。

  之所以他敢這麼肯定,是因為東宮已經在幾天前,偷偷的挖過一批土豆了。

  根據鄭和的計算,畝產至少在2500斤左右,所以他才有底氣,罵這些御史言官。

  至於他媳婦,把這個消息提前洩露出去的事情,朱胖胖也無奈。

  用張氏的話來說。

  沒有我兒子一力主張出海,沒有我兒子畫的海圖和指引圖,哪來的這些種子?

  鄭和的功勞是大,那些為了種子死去的士兵,我也很敬佩。

  為此我這個太子妃,甚至願意每年清明祭祀的時候,給他們磕頭燒紙,感謝他們給大明,給我的子孫帶來的這一切。

  可我兒子的功勞也不小啊,你兒子對這事兒一個字不談,你這個當爹的也不好意思開口,我這個娘當孃的再不說話,這些功勞咱家一分都別想拿到。

  老爺子臉皮那麼厚,自己不幫忙宣傳宣傳張羅張羅,那老頭子絕對會厚顏無恥的,把這個功勞全部吞下。

  對於媳婦的心情,朱胖胖是能理解的。

  這個讓天下百姓,讓後世子孫吃飽的功勞,可不是一般的功勞。

  這個功勞這個名聲,對於一個帝王而言,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功績。

  有了這個功勞,這個帝王哪怕一輩子碌碌無為,照樣也會被後世百姓奉為聖君。

  再說了,這個功勞對百姓又沒有損失,鄭和本人對此也是十分認可的。

  如果沒有朱瞻圭的簡單地圖和實物指引,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找到那個高產糧食的大陸。

  就算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到了地方,他們也不會認識這種高產糧食,更不會想著把他們帶回大明種植的事情。

  所以對於這件事,他們也覺得朱瞻圭的功勞是佔大頭,甚至鄭和等人覺得單提名還是小的,應該把主要功勞都給朱瞻圭。

  而且這件事不單單對朱瞻圭的名聲有提升,對他這個當爹的意義也不小。

  以後子孫提到這段歷史,他這個當爹的肯定也會連帶的提上一下。

  這樣一來,一個功勞爺孫父子三代都能享受到。

  百姓們崇拜,出海的鄭和等人也沒什麼意見,對自家有好處,這種事兒朱胖胖怎麼會拒絕。

  可他好不容易接受了這一切,想著以後死了也無憾了,也有臉面去見爺爺等人了。

  可這幫御史們不幹了,竟然說自己媳婦。

  說自己媳婦。就是否認自己兒子的功勞,否認自己兒子的功勞,就是否認他這個當爹的,否認他這個當爹的就是否認他爹。

  這哪能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