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136章 黃帝紀年 準備典禮

    蘇河在凌雲殿,他與官員們討論稱王大典前的一些準備。

    他已經決定,稱王大典在九月九日舉行,距離現在沒有多少天了。

    他召集所有官員和百姓代表,商議稱王前的各項事務。

    蘇河坐在主位,對著前方的眾人說道:

    “我已經決定,九月九日舉行稱王大典,正式對外稱王,樹立起我們的旗號。

    名不正則言不順。

    確立名號,我們要與大明朝,正式爭奪天下。”

    蘇河說完這句話,所有人都站起身,熱烈的鼓起掌。

    正式稱王,又佔據一省兩府之地,在場的所有人,就能擺脫反賊的稱呼。

    對於人的心理影響,還有科舉對讀書人的吸引力,比沒稱王之前都要強很多。

    僅是一個名稱的變化,影響就這麼大。

    蘇河當然會順應民意,正式選擇稱王。

    之前地盤太小,稱王就是沐猴而冠。

    其他勢力只把他們當成小毛賊,稱王也沒有震撼性。

    現在地盤足夠,已經成為一方諸侯,能正式逐鹿中原。

    “大家商議一下,我應該選擇稱什麼王。”

    蘇河向大家諮詢,他心中已經有了幾種選擇。

    教育部侍郎張祐楓站起身說道:“蘇統領,自古以來,稱王都是依據地名,或是分封的王名。

    我們佔據漢中,在漢水流域。

    我建議稱漢王,各個朝代皆已弱亡,唯大漢以強亡。

    漢人這個稱呼,也一直流傳至今。

    您稱漢王,非常合適。”

    太常寺卿宋康年,在張祐楓說完,他站起身說道:“關於我們。

    左傳中有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我們這片大地,又被稱呼為華夏。

    王朝至夏朝而始,也應到華朝而終。

    我認為您應該稱華王。”

    王仲策站起身,提出他的意見。

    “蘇統領,王朝名我們要慎重考慮。

    稱什麼王,這需要選擇一個耳熟能詳,又與您性格合適的王。

    我們以三秦之地逐鹿中原,我覺得稱秦王合適。”

    其他人覺得其他選擇,沒有這三個選擇好,都沒再提出意見,討論這三個王名。

    蘇河覺得這三個都合適,現在稱什麼王,等到真正統一天下,不意味著王朝的名字與王名相同。

    朱元璋佔據吳地,稱吳王統一天下立大明。

    蘇河自己更偏向於秦王,他非常崇拜秦始皇。

    沒有秦始皇統一天下,就沒有華夏大地。

    也沒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個狀況。

    華夏大地,將是幾個小國合縱連橫戰亂不休。

    歐洲那裡,就是沒有出現秦始皇這種千古一帝,到現在都是多個國家分立。

    各個國家已經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語言,沒有可能再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秦始皇的書同文政策,讓華夏大地都用一種文字。

    陝西人和廣東人,基本沒辦法用語言正常交流,但可以用文字互相交流。

    方言再多,也不影響互相交流,才具有分分合合的可能。

    其他官員和百姓的討論這幾個王名,秦王一直佔據主流。

    蘇河看到這個結果,他笑著說道:“那我就聽取大家的意見,正式稱秦王。”

    凌雲殿內頓時一靜,所有人鞠躬向蘇河行禮,道:“拜見秦王殿下。”

    “眾位愛卿平身,你們還有什麼建議。”

    教育部侍郎張祐楓發言道:“秦王殿下,我覺得應該先確定年號。

    您稱王之後,要使用自己的年號。

    年號通常是皇帝行使的權力,但我們情況特殊。

    您稱王之後,還使用崇禎年號,這有些不太合適。

    別人一問現在的紀年,說崇禎四年。

    就好像我們還在大明治下,用著崇禎的年號。”

    工部尚書張德志起身贊同道:“我覺得張祐楓侍郎說的很好,秦王殿下還沒有稱帝,但也應該準備年號。

    哪怕不準備年號,那也不能用崇禎的年號。

    今年的紀年是秦王一年這種,這屬於先秦時期的禮制。

    那時諸侯王都沒有年號,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這種都是諡號,死後才封。

    當時都是秦王几几年,現在秦王殿下也可以這樣使用。”

    蘇河聽到他們討論年號,他笑了起來。

    “關於紀年這個事,我早有準備,並連時間也進行一些修改。”

    “田家鵬,你過來給大家講解黃帝紀年和時間變化。”

    蘇河準備稱王之前,就想到紀年這個事情。

    他認為現在使用年號紀年太混亂,用年號紀年。

    這在小農時代,社會變革非常緩慢。

    大明洪武年間和崇禎年間,整個社會幾乎沒發生大規模的變化。

    依然是小農經濟,經濟結構不發生變化,社會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蘇河卻知道,一旦開啟工業化。

    工業導致社會的變革,那超出現在人們的想象。

    再用年號紀年,就非常不合適。

    蘇河準備採用統一的紀年方法。

    他在黃帝紀年和始皇紀年兩種選擇裡,選擇了黃帝紀年。

    祖廟宣傳炎黃信仰,黃帝又是華夏所有人的祖先。

    黃帝正式成為華夏共主,也代表著華夏文明的起源,人不能忘本。

    田家鵬打開一份資料,他向眾人講解。

    “我根據秦王殿下的安排,開始計算黃帝成為華夏共主,到現在的時間。

    現在是黃帝紀年4328年,為了方便大家記憶。

    黃帝紀年4328年簡稱開元4328年。

    嚴肅的歷史文獻和重大場合使用開元4328年。

    一般情況下會直接稱呼為4328年。

    我們華夏文明,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田家鵬介紹完,所有官員和百姓代表都沒有反對。

    他們能接受黃帝紀年,這樣的統一安排,也讓記載時間更加簡便。

    不需要換一個君主,就要重新計算時間。

    田家鵬繼續講道:“秦王殿下為了讓時間更精確,他決定把每一個時辰,劃分成兩個小時。

    每一個小時六十分鐘,每分鐘六十秒。

    我們會推出新的日冕和計時沙漏。”

    蘇河確定更精確的時間,主要是為了工業發展。

    鍊鐵和化學反應,都需要記錄精確的反應時間。

    以前那種幾柱香、幾息的叫法,沒有固定時間,完全憑經驗和贏的感覺。

    這導致工匠的經驗,只能親自教授給他的徒弟,沒有辦法通過文字記載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