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140章 冬小麥

    搬運到後方的牛車上,拉到農場曬穀場,那裡有脫粒機對水稻進行脫粒。

    張祐楓看著收割機收割水稻的場景,震驚道:

    “現在收割水稻,竟然變得這麼容易。

    這些老年人可以使用機器,輕鬆收割水稻。

    那百姓家裡的農婦,他們也能使用收割機,進行水稻收割。

    這樣一來,剩餘的青壯,就能投入到更多的重體力工作。”

    錢富文站在張祐楓旁邊,聽到他的話,道:

    “現在還不行,收割機的價格太高,牛的價格也很高。

    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收割機,他們依然選擇用艱苦的勞動,用鐮刀收割自家的田地。

    但現在也有些富農,購買收割機,其他人可以租用他的服務。

    很多人用一筆不多的錢,讓富農幫忙收割田地。”

    蘇河聽到他們兩人的談話,道:

    “錢愛卿說的對,現在收割機成本太高,效率也有些低。

    百姓們收割田地,還是以人力為主。

    百姓傳統思想認為自己的勞動不值錢,讓他們出錢購買收割機服務,略有積蓄的人家也捨不得。

    現在不想自己下田用鐮刀收割,僱用收割機幫忙。

    主要是村中做小生意的富戶和之前的士紳。”

    蘇河說出各地調查上來的報告。

    現在收割機,在百姓之中使用率很低。

    別說是現在這種簡單的收割機。

    哪怕後世自動化程度極高的收割機。

    華夏大地農民收入普遍提高時,機械收割價格又很低,農民這才選擇使用收割機。

    鄉村中使用最廣泛的機器是脫穀機和碾米機。

    人力脫谷的效率太低,脫谷還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

    不趁著天氣好,完成脫谷工作,對糧食進行晾曬,糧食很容易發黴。

    舂米太過勞累,效率也極低。

    村民們寧可用這個時間出去打工,他們也絕不會自己舂米。

    他們把水稻和小麥交給鄉里的小型碾米廠,十幾分鍾就能加工完。

    蘇河帶著文武官員,觀看一會兒水稻的機械收割。

    他對眾人說道:“我們去前方小麥田,看一看冬小麥種植。”

    蘇河說完,他先登上馬車,前往冬小麥種植基地。

    其他官員也登上馬車,跟著蘇河的馬車走。

    文武官員非常多,他們按照職位和等級,幾個人乘坐一輛馬車。

    田文恆坐在一輛寬闊的馬車中,他周圍的十幾個人,都是六部尚書或是侍郎。

    衛生部尚書是王后娘娘,今天沒有來,其他尚書和侍郎都在這裡。

    他衝著眾人抱了抱拳,詢問道:“在下才疏學淺,不懂冬小麥是什麼?

    在座的各位,有沒有人知道,冬小麥是哪種作物。

    我活了三十多年,還從來沒有聽說,有小麥能在冬天種植。

    冬小麥應該不是冬天的小麥。

    我聽說紅薯就產自東方一個叫做美洲的地方。

    冬小麥是不是也是一個產自東方,它是東方的小麥,簡稱東小麥。”

    戶部尚書張德志認可這個分析:“我覺得田侍郎說的對,小麥不可能冬天種植。

    這應該是東方的小麥,不知道這種東小麥產量怎麼樣。

    如果它們真的能達到紅薯的產量,那真是天下萬民的幸運。”

    他們作為秦王府的高官,知道如果有高產品種的小麥,這意味著什麼?

    秦王府推翻大明朝,將會變得毫無困難。

    蘇河的馬車在前方行駛,車上有王仲策、蘇五牛、李鳳鳴、文景明等文武高官。

    王仲策上車之後一直在想冬小麥。

    他向蘇河問道:“秦王殿下,科學院已經搞出來冬小麥了。”

    王仲策知道冬小麥的存在,他第一次聽蘇河說,要在冬天種植小麥。

    他以為這是天方夜譚,冬天怎麼可能種植小麥。

    種的小麥,那不是要全部凍死,這完全是勞民傷財。

    王仲策勸說過蘇河,讓農民大規模種植冬小麥,損失慘重會影響百姓對他們的支持。

    蘇河卻說他要先試一試,確定冬小麥能種植,才會考慮大規模推廣種植冬小麥。

    進攻四川之前,蘇河就讓蘇長勝在主要小麥產區,河南山東等地。

    尋找有經驗又識字的農民,同時收集各地的小麥良種。

    在漢中和寶雞那裡,找到兩塊適合小麥種植的田地,對冬小麥進行試種。

    嚴格遵循對照法。

    每一塊田,都用不同的種植方法和種子進行實驗。

    通過窮舉法這種笨辦法,摸索出冬小麥種植技術。

    蘇河不能直接拿出,後世的冬小麥種植技術。

    後世的種子經過改良,肥料充足種類繁多,施肥方法科學。

    天氣也變得更暖和。

    現在完全不同,處在小冰河時期,天氣比正常年景都要冷一些。

    這裡的小麥種子都是普通種子,又沒有種類複雜的肥料。

    土地積溫也和後世不同,用同一種種植技術,根本種不出冬小麥。

    冬小麥種植技術,在清末時期,才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主要是黃淮地區。

    現在沒有冬小麥種植技術,只能靠手下的人慢慢摸索。

    蘇河聽到王仲策的詢問,開心的回覆道:“李大江在四五月份,就開始陸續收割冬小麥。

    他一直在觀察不同情況下小麥的產量,找到適合現在天氣的種植冬小麥技術。

    為了保證冬小麥絕對安全,不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

    他讓死囚連續幾個月,吃不同的冬小麥,又讓漢中醫院的醫生協助。

    終於找到一種產量高又適合食用的冬小麥品種。

    李大江冬小麥種植技術探索獲得巨大進步。

    他現在已經探索出一條冬小麥的種植技術。

    今天準備開始種植冬小麥,我帶大家一起去見識一下冬小麥種植。”

    帶有彈簧裝置的四輪馬車,行走在寬闊的水泥路上,車內的行人感受不到顛簸。

    他們聊著冬小麥,很快就來到冬小麥種植基地。

    蘇河走下車,看到數千畝已經犁完地的麥田。

    這裡有很多穿著囚服的犯人,正在趕著牛,通過小麥自動播種機,在種植小麥。

    冬小麥種植基地是嚴格保密的單位。

    這是蘇河讓華夏大地,度過小冰河時期的殺手鐧之一。

    足夠的糧食,也能保證底層百姓能吃飽飯。

    華夏的百姓能吃飽飯,不會去造官府的反。

    需要保密的東西,只有種植冬小麥產生的專利和研究冬小麥的方法。

    也不是防備大明這種封建王朝。

    蘇河要防備的對象,是現在技術已經走到華夏前方的歐洲各國。

    冬小麥種植技術,推廣冬小麥之後。

    這就是一門公開的普通作物種植技術,任何勢力靠一點手段就能獲得。

    但研究冬小麥的方法和數據,卻是萬金不換的珍貴資料。

    他們發放的冬小麥種子,只適用於華夏秦嶺黃淮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