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514章 封禪泰山?可笑!

  當年秦皇漢武封禪泰山,這個佳話流傳千古。

  臣建議陛下封禪泰山,稟告上天陛下的功績。”

  魏時鳴和李志升聽到賀知聲開口,他們臉色微變,觀察著皇帝蘇河的表情。

  魏時鳴還想要阻攔,最終卻沒有出聲。

  從古至今,只有六位皇帝封禪泰山。

  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及其皇后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

  宋真宗趙恆之後,無人封禪泰山,這可是有原因。

  皇帝蘇河聽到封禪泰山,他臉色立刻變得鐵青。

  封禪泰山在漢朝之前,對於一名皇帝來說,那是極為榮耀的時刻。

  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這種千古一帝,才有資格封禪泰山,被萬民傳頌。

  在唐朝時期,唐太宗沒有封禪泰山,反倒是唐高宗和唐玄宗封禪泰山。

  封禪泰山的地位,就急劇降低。

  等到宋真宗趙恆封禪泰山之後,封禪泰山這件事,就只剩下勞民傷財,不會增長一絲威望,反倒會被人嘲笑。

  皇帝蘇河氣憤的說道:“封禪泰山?可笑!

  朕怎能與宋真宗,這種懦弱的皇帝為伍。

  封禪泰山,朕不去,今後誰都不準再提。”

  皇帝蘇河語氣嚴厲,讓官員們知道,皇帝蘇河真的生氣了。

  官員們也回想宋真宗趙恆的操作,在這位皇帝封禪泰山之後。

  封禪泰山大典地位一落千丈,很多皇帝都羞於他為伍。

  大明沒有一位皇帝,前往泰山封禪,就可見宋真宗趙恆的影響。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他在位期間沒有太大功績。

  流傳後世的功績,那就是澶淵之盟。

  當時,面對遼軍的大舉入侵,宋真宗趙恆在寇準的力主下,御駕親征,挫敗了遼軍。

  宋軍取得優勢,卻聽從遼國的請求,兩國罷兵。

  宋朝逼著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實現宋遼百年間和平。

  不知內情的人,還以為宋朝賺了大便宜。

  但澶淵之盟內容,宋朝根本不像勝利者,而像戰敗方,年年給予遼國歲幣。

  宋真宗趙恆為了挽回顏面,封禪泰山,直接把這個重大儀式搞臭。

  內閣大臣李志升看到皇帝蘇河臉色不悅。

  他立刻起身建議道:“陛下可以祭拜黃帝陵,向祖先禱告陛下帶領大華完成的功績。

  陛下的功績,不輸秦皇漢武。”

  皇帝蘇河聽到這個安排,他臉上恢復了幾分笑容,朝堂上還是明白人居多。

  前往黃帝陵祭拜黃帝,這也符合大華現在推崇的崇拜祖先文化思想。

  首相魏時鳴建議道:“臣建議陛下前往巴蜀。

  鐵路已經正式通向巴蜀,巴蜀將會成為國內第四大工業基地。

  最新工業基地的建造,全部採用最新的技術。

  陛下了解現在國內工業成果,巴蜀是比較好的觀察窗口。”

  皇帝蘇河又聽幾位官員的建議,他滿意的說道:“朕很快會把隨行的官員名單和路線通報給內閣。”

  御前會議結束,蘇河吩咐太監把全國地圖搬過來。

  他根據剛剛官員的建議,規劃著自己的路線圖。

  蘇河沒有時間前往全國所有地方,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他選出六個主要停留的地方,通過這些地方,觀察大華的發展情況。

  第一站是濟南府,觀看黃河大堤的成果,山東糧食種植的情況。

  第二站是松江府,觀察江南的發展,同時參加第一座長江大橋的開工儀式。

  第三站是開封府,見證黃河新河道啟用。

  第四站是蓉城府,視察巴蜀工業基地,觀察西南地區的樞紐。

  第五站是延安府,祭拜黃帝陵。

  第六站是張家口府,瞭解內地與蒙古的商貿情況。

  蘇河看著自己規劃的路線,這個路線途經大華主要核心省份,能瞭解國內各地的情況。

  他決定具體路線之後,立刻派人把相關路線發給內閣和大都督府。

  由內閣聯繫各省巡撫,配合皇帝出巡。

  大都督府調集各地的駐軍,保護皇帝蘇河與隨行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