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556章 建國(下)



晉國的高層,已經定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

 

張敬芳建議道:“王上,燕大人,卑職認為鄭國的報紙上說的很對。

 

移民們來到這裡風雨飄搖,只有王上建國,才能把他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晉王李鳳鳴還沒有回答,燕旗搶先說道:“張大人,你又何必聽從鄭國報紙上的吹噓。

 

對鄭國有利的事情,未必會對我國有利。

 

說句大不敬的話,百姓們只要過得好,從不在意皇帝是誰。

 

我們先不打出旗號,但相關的衙門要先建立起來。

 

等到時機成熟,顧大人也練出一支強軍,這才是我們豎起旗號的機會。”

 

晉王李鳳鳴贊同道:“沒錯,本王也是這樣想。

 

至少要剿滅尼羅河兩岸的土著部落,有實力抗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我們才能打出屬於自己的名號。

 

我相信咱們君臣團結一致,建國的時機會很快到來。”

 

晉王李鳳鳴關於是否建國,他直接一錘定音,決定建國的條件。

 

他用手指敲擊著桌面,道:“咱們君臣繼續進行,關於晉國的制度討論。”

 

顧凌軍將軍表情嚴肅的說道:“王上,卑職對於晉國制度,只提出軍方的要求。

 

軍方全體上下都希望,保持類似大華的文武分治制度。

 

文官除非調印軍職,否則不能隨意插手軍方的事物。”

 

晉王李鳳鳴就是軍隊出身,還是負責統籌一切的參謀長。

 

他比軍中的將領,都瞭解軍隊的脾性。

 

國君不能無限給前線軍隊大全,軍隊掌握巨大的權力,必然會形成藩鎮。

 

又不能讓文官把軍隊壓制的太過,一隻弱旅無法保護國家。

 

晉王李鳳鳴看向顧凌軍,他笑著說道:“本王也比較熟悉從大華傳承的軍制,大的框架不會改變。”

 

顧凌軍聽到晉王李鳳鳴的承諾,他就不再發言。

 

燕旗繼續說道:“晉國的大部分制度,都是繼承大華的制度。

 

官員和百姓已經熟悉這套制度,我們的統治會更輕鬆。

 

今後發現哪些制度不合時宜,到時候及時改進。

 

關乎國家的定位,這需要王上親自做主。

 

鄭國重商,我們國家重視哪一方面。

 

還有遼國傳過來的國民等級,我國是否向鄭國一樣,進行一些調整。”

 

晉王李鳳鳴對於這些問題早就有所思考。

 

他立刻拿出幾張手稿,交給燕旗等人閱讀。

 

燕旗讀著晉王李鳳鳴的手稿。

 

晉國定位很清晰,以農業為主,生產糧食和各種經濟作物。

 

並扶持一些加工業,加工種植的農作物,出口成品。

 

晉國位置靠近赤道,他還處在尼羅河兩岸。

 

在尼羅河上修建水庫,通過水渠灌溉大量的國土。

 

晉國大部分國土,都是較為肥沃的平原。

 

只要能擋住西北方向的沙漠戈壁擴張,大部分國土都能種植農作物。

 

燕旗看著晉國的這個定位,這比較符合晉王李鳳鳴穩重的性格。

 

先成為一個農業國,在逐步向工業國攀登,這是比較適合晉國的成長路線。

 

關於國民等級,晉國與遼國和鄭國都不一樣。

 

晉國更關注血脈,只有認同華夏文化,並且父母雙方都為漢族,才能成為一等國民。

 

漢族與其他種族混血,或是已經被華夏文化同化的人,成為二等國民。

 

其他自由民為三等國民,最底層的為奴隸,不算國民只算是國民的財產。

 

一等國民才能為官,二等國民可以為吏,並能參軍入伍。

 

燕旗看完手稿,他把手稿遞給顧凌軍,看向晉王說道:“王上,臣對於晉國的定位沒有意義,王上考慮的很清楚。

 

但對於國民等級,這是否太過嚴苛。

 

大華那裡都只看文化認同,吸收了大量的土著。”

 

晉王李鳳鳴語氣冰冷的說道:“華夏文化同化能力極強,但也付出了血的代價。

 

我們不想成為代價,只能採用這種辦法。

 

大華本土的漢族有多少,數百倍於土著。

 

這就像一滴墨水,滴入一缸清水中,很快就會被稀釋。

 

大華可以承受同化所付出的代價。

 

匈奴何在?鮮卑何在?契丹何在?

 

數十上百年之後,也不會再有倭人,越人,暹羅人。

 

我們這裡的情況,就像把一滴清水,滴露在一缸墨水中,很快就會把自身染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