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 作品

第六百二十三章 請弟兄們給我撐個場子

    賈六實際於火炮一竅不通,但諸多地攤歷史以及各類影視劇告訴他,炮彈肯定要“開花”。

    就是打出去會爆炸,通過彈片殺傷敵人,而非現在這種大鐵球。

    實心彈對於攻城是有效果,可在野戰中實心彈的效果肯定不如開花彈來的強。

    印象中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林則徐見到洋人所使開花彈時很是吃驚的上書道光,說此物內地罕見,極為神奇,也極是厲害,不知如何製造。

    由此賈六判斷這會大清關於開花彈的研製可能早就停擺,以致於後人壓根不知開花彈是個什麼東西,故而這才問導彈專家王大功洋人那邊關於開花彈的情況。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林則徐當時見到的沒有引信的開花彈,其實就是兩百多年前明朝使用的開花彈。

    甚至樣式都是一模一樣,也就是在鐵球表面開孔,於小孔裡插上藥捻來引爆。爆炸後,球身四散,內中包裹的鐵片如“天女散花”般炸開,威力可及十幾丈。

    就是靠著兩三百年前明朝的火炮技術,英國紳士愣是把大清帝國打的跪下喊爸爸。

    此事也直接表明清廷對中國的統治,就是文明的退化。

    技術如此,人文思想也是如此。

    林則徐身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被譽為民族英雄,但實際於鴉片戰爭時期,表現的更像是一塌糊塗的滿洲官員,也就是什麼都不知道。

    認為洋人膝蓋不能彎曲,便是這位鬧出的笑話。

    以汙穢對敵,也是這位的首創。

    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眼下自己算是林則徐的前輩,賈六相信在他的帶領下,此時尚沒有出生的林則徐一定能成長為真正的民族英雄。

    又或者,世間再無林則徐。

    因為歷史的變化,影響的就是下一代人。

    關於開花彈的故事,更有一段唏噓史。

    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時從一處明代炮臺遺址挖掘出開花彈百餘枚,不禁仰天長嘆:“利器之入中國三百餘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現在,歷史重來。

    賈六當然要重點發展開花彈,於武器製造上壓過西洋各國。

    不這樣做,他怎麼才能光臨他偉大的巴黎,臨幸倫敦,在多瑙河上談笑風生呢。

    那個內務府領催所言的子母炮是源於明朝的佛郎機炮分支,由一門母炮和若干子炮組成,故稱子母炮。

    說白了,就是一種輕型火炮。

    子炮裝的是類似虎蹲炮所用的霰彈,也就是大量鐵丸(石丸),鉛子。

    發射出去也的確像開花。

    但這種有“開花”性質的炮彈,同總督大人想要的“開花炮”有本質區別。

    於是,為了全方面提升大清武器生產製造水平,提高軍隊裝備,為早日竊奪...為早日成為最大的列強打好地基,賈六召開軍工座談現場會。

    ….真的很現場。

    槍炮局所有中外專家,包括大工小工全部席地而坐,每人發一枝筆,三張紙。

    作為總督大人的賈六也沒有要求坐椅子,而是與大夥一起盤腿坐在地上。

    這個態度首先贏得了在場大小工匠,包括那幾名被強行綁來的洋專家的高度認可。

    事後,王大功便在日記中寫道:“...在年輕的韃靼總督身上,我看不到任何關於這個帝國老舊官員的特徵,反而倍感親切,他的笑容,他真誠的語言,以及他懇請的動作,都讓我覺得,這個年輕的總督才是世界的未來,才是文明的真正化身。”

    一番嘮嗑似的聊家長,詢問了技術人員有無生活方面的困難,有沒有子女上學讀書困難,有沒有家屬工作困難,並當場指示相關單位立即予以解決後。

    賈六向在場的數百名專家技術人員提出三個要求,一是全面發展火炮,二是全面發展火槍,三是全面提升火藥。

    簡稱“三個全面”。

    對於火炮製造要求,賈六指示必須將本土製造水平同西洋各國製造水平相結合,取長補短,爭取三年內將大清火炮製造水平提升一到兩個檔次。

    具體細節為開花炮彈研製,火炮輕型化研製,並提出後膛炮概念。

    對於火銃製造,賈六指示為快、狠、準。

    快,就是必須提高火槍裝藥速度,如何提高法,賈六給出定裝這一概念。

    即從前裝藥都是從藥瓶往槍管倒,倒多少老兵有數,新兵可能沒數,如果碰上實戰環境,受到心理壓力干擾,很容易發生裝藥過多導致炸膛問題。倒少了則根本沒有威力。

    所以,打今後起,槍炮局要想辦法把火藥定裝,用防水的牛皮紙、油紙什麼的分包。

    另外就是帶有想象般的鼓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