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 作品

第六百二十七章 北洋水師

    滿人不善舟楫,實際清廷海防江防主力是綠營。

    大沽口水營就是天津真正的水師力量,隸屬天津鎮大沽協鎮營,兵員1800人,有大小戰船40餘艘。

    當年那個英國人洪仁輝就是被大沽口水營發現,並通報進京的。

    不過相比明朝沿海各處的強大水師,以及在抗倭援朝之役的表現、對當時海霸王荷蘭取得的諸多戰鬥勝利,清朝的水師建設明顯就一塌糊塗了。

    前番軍機處批准臺灣急調水師提督黃仕簡、陸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臺增援,據賈六瞭解到的情況,黃仕簡指揮的福建水師都無法做到一次性將四千兵馬運過去,只能分做三批。

    也就是臺灣天地會義軍沒有水師力量,否則福建的清軍恐怕都要望海興嘆了。

    不過大清有過短暫的水師輝煌期。

    那就是施琅平臺。

    為了征服臺灣,清廷舉國之力建設了龐大的福建水師。

    只是此戰過後,清廷卻沒有利用接收的明鄭勢力稱霸東亞,開展海上貿易,反而採取收縮政策,也就是康雍乾三朝的“塞防大於一切”,結果導致清廷的水師漸漸邊緣化,最終形成現在以防為守的海防格局。

    不過客觀來講,施琅平臺能夠獲勝的原因,在於颱風突然轉向,而非清廷的水師對明軍水師取得絕對的優勢。

    雖然不願承認,但也不得不承認,老天爺就是滿洲崛起的直接元兇。

    無論是努爾哈赤起兵之初的攻擊沈陽之戰,還是薩爾滸大戰,亦或後來的渾河血戰、大小淩河之戰、錦州之戰、山海關之戰

    幾乎每一次決定明清命運的決戰,老天爺都在幫清軍。

    幫到什麼程度呢?

    劉秀來了都得叫罵老天爺不講道義。

    崇禎年間錦州救援之戰,當時明廷將最後的野戰主力四萬餘邊軍交由監軍兵備道張春與總兵吳襄、宋緯等統領解救錦州。

    明軍進抵大淩河遭到清軍重重阻截,張春先以車戰法大敗清軍,隨後清軍以騎兵衝擊明軍,吳三桂的父親吳襄頓時不支,發揚遼軍傳統拋棄友軍率先逃跑。

    然而就在明軍大潰之時,張春命人縱火,結果一場大火燒死清軍數千人,以致於連“墨爾根戴青”多爾袞都是狼狽逃出戰場。

    清軍全線潰敗,反敗為勝的明軍眼看就要獲得大勝,天空忽然下起大雨來,繼而風向猛的一反,大火頓時嚮明軍反燒過去.

    山海關更是如此。

    風向陡變還不算懸乎的,更懸乎的是錦州之戰時天降大霧,明清雙方誰也看不見誰,偏偏一道透著青色的陽光直射明軍統帥大帳,是謂“青光見霧”,結果在青光指引下清軍猛衝明軍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