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不損 作品

第167章 老王家欠的人

    在老王家人的無限期盼中,王傳滿出發了。

    劉氏是最擔心的,接下來的幾天都心不在焉,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

    時不時向著門外望。

    輪到她做飯時,不是鹹了就是淡了。

    其他人沒說什麼,王老太太卻是把劉氏叫到了她屋子裡“老四要出門,你是不是對我這老婆子有意見?恨不得我替他去了?”

    劉氏惶恐不已“娘,你這是說的什麼話,讓兒媳如何自處?我只是擔心相公,他從未出過這麼遠的門,路上會不會遇見什麼麻煩。”

    “你以為我們從哪來的?”王老太太本想諷刺幾句,但想著劉氏確實是愛夫心切,這時冷嘲熱諷反倒顯得無情。

    沒必要寒了兒媳的心。

    她便轉念說“老四沒跟你說過嗎?他和愛寶都是在逃荒路上生下來的,六年時間,我們幾乎走遍了大半個大昌。”

    那些日子,戰亂頻繁,沒有一處是安身之地。

    他們只能不停地搬,不停地走,根本沒辦法在哪裡長期留著。

    “老四認路最厲害,這不是他天生便有的能力,而是他一步步摸索來的。被別人翻過無數次的山,他能知道還有什麼地方是沒人走過的,總帶著愛寶,一起去那些無人走過的地方找吃的。”

    “我現在只讓老二唸書,你們怕是都怨我偏心老二——你不必急著反駁,你們心中有怨,也是人之常情。老二唸書最有天賦,有段時日,我們和一個老夫子相攜而行,他學了不少詩文,還曾靠著給富人孩子講書,給家裡換來了幾頓米飯。”

    “其他幾個孩子的天賦卻不在於此。”

    “且不說老大敦厚,老三心思最靈活,善於揣摩人心,在讀書上卻沒什麼天賦——我跟你說這麼多,其實也沒什麼意思,只是好叫你知道,老婆子我並不是公正無私的婆婆,但也不是不講人情,人生的路大多是他們自己選的。老二樂意讀書是如此,老四出門尋人也是如此,他們心中有成算,不會無的放矢。”

    這是王老太太第一次推心置腹,跟劉氏說這麼多話,提到老二時,她刻意提高了音量。

    還是因為聽見了小張氏的腳步聲,忽然變輕了。

    想必小張氏是回來做什麼,恰好在外聽見了。

    劉氏聽得滿臉愧色“娘,我真沒有那個意思,您是什麼樣的人,這4年來,我也看得清楚。兒媳不是不知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