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不損 作品

第615章 請示

    魯尚書在大昌,也算得是個傳奇人物,他是寒門出生,年輕時他一心便奔著仕途而去。

    家中無錢給他額外置辦正經聘禮,就到更偏遠的地界,給他找了個童養媳。

    彼時他年紀尚小,卻極有主義, 不顧他人非議,帶著童養媳讀書。

    那姑娘15歲及笄後,便去繡房裡給人寫墨寶,竟有了個才女的小名頭。

    年輕的魯尚書將人放走,但姑娘願意留下,一直等到魯尚書十六, 二人才算正式拜堂, 過了明路, 接著便去趕考。

    後來,那姑娘心甘情願跟著魯尚書進都城趕考,二人伉儷情深,為體察明情,路上餐風飲露,姑娘寫了一疊厚厚的札記。

    魯尚書一路高中榜首,彼時金鑾殿上還是高祖帝,也就是如今明華帝的祖父。

    高祖帝是個暴脾氣,涵養不算好,但也被魯尚書的一番報國論牢牢吸引,當即點名狀元。也不讓人入翰林院做編修,而是給人立了個欽差的名頭,把他分到一處鬧旱災的地界,讓他去處理。

    這是一項苦差事,而且非常容易丟命,哪怕是有點兒根基的朝廷命官都不敢接這活, 更別說什麼都沒有的魯尚書。但他不僅去了,還帶著夫人去了。

    後來據說書先生們一路傳回來,魯尚書不僅救下了當地差點死掉的縣令,還帶著妻子登上城門,一個尚方寶劍橫在脖子上,一個聖旨的抽繩勒在脖子上,愣是把人給整懵了。

    無論是當地不願伸手助人的豪紳,還是鬧事的難民,或是振臂高呼天地不仁的學子,均啞口無言。

    魯尚書一戰成名,不過翰林院三年編修考核,直接走馬上任做了一個窮縣的縣令。

    那個縣在他的治理下,六年後更窮了,氣得高祖皇帝在大朝會上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