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夜喜雨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合

    “真的?”二人不敢置信。

    見霍惜點頭,楊福和沈千重連聲叫好:“若有西平侯穆家願意幫忙,咱鋪子在京師也算穩當了。”

    二人喜出望外。

    但是對於霍惜說的到北邊買地一事,還是有些不解,他二人更想在江南多謀劃一番。

    霍惜便說道:“穆家少爺跟我說了一個消息,你們知道為何糯米漲價了?”

    沈千重開口:“倒是聽了一些消息。只是不知真假,說什麼的都有。”

    霍惜便謹慎著說道:“陛下要營建北平城,這事肯定是真的。至於營建的目的,咱先不管。咱只說,那麼多民工,工匠,兵卒,是不是要吃要喝?衣食住行,物資消耗會越來越大。咱收了糧食往北方運,肯定不如在北方有自己的田地,產糧賣糧便利。”

    楊福和沈千重聽完,擰眉沉思。

    “再說,接下來海貿肯定是盛行的,咱若是在順天府有了鋪子,把貨運到那邊賣,獲利會更大。”

    見他二人面有鬆動,又說道:“再說,咱北邊有田地,得了糧,若能往邊關運,換回鹽引,食鹽的生意咱也能想上一想了。”

    楊福和沈千重一臉錯愕地看向她。

    惜兒,東家,野心這麼大嗎?食鹽的生意都敢想了?

    誰不知販鹽賣鹽獲利大,但這是普通人敢想的嗎?

    見他二人一副驚得合不上嘴的樣子,霍惜笑了笑。從四年前被宮子羿塞了一擔食鹽,她就在想販鹽的事了。

    只可惜這種生意,還輪不到她。

    就算知道有開中鹽法,也沒法實施。沒錢沒人。

    但若是她在北邊有了田地,能種出大量的糧食來,她也敢想上一想了。

    本朝的開中鹽法實際就是朝廷將鹽業專賣,讓利一部分給民間商人,換取民間商人對邊疆軍糧的供應。

    本朝一共有九處邊防要隘,俗稱九邊,位於長城沿線,地理環境惡劣,靠當地駐軍屯田根本無法滿足軍糧需求。

    而官府運糧供應前線又消耗巨大,不僅要集結大量物資,還要承擔規模巨大的運糧部隊的人力物力消耗。

    於是便有了“開中鹽法”。

    鼓勵民間有能力的商人運糧到邊關,跟當地軍庫換取鹽引。憑相應鹽引可去產鹽區取相應數量的食鹽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