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夜喜雨 作品

第三百六十四章 沒有機會嗎

    霍二淮安頓好霍五娘一家,準備去巡視自家的田產,找霍惜說了桑田的事。

    “爹準備去嘉湖咱家桑田那邊,找蠶農要些蠶種回來。莊子坡地上都種了桑苗,等蠶種拿回來,爹準備讓莊戶們養蠶。”

    霍惜點頭。去年在莊子上種桑,就是打算讓莊僕們養蠶的。

    “行,那辛苦爹打理了。等爹拿蠶種回來,我再回莊子上看看。爹你看看咱們莊戶裡有沒有養過蠶的,若沒有,再看看附近能不能請人來教,不然到嘉湖請咱家幾個佃農回來教大家。”

    “好,爹記下了。對了惜兒,去年咱家桑田收入不錯,莊子上要不要多種些桑苗?我聽說很多人改稻種桑,咱家要不要跟著學?”

    改稻種桑,霍惜知道。

    太祖立朝的時候,就鼓勵過江南百姓改稻種桑。

    當初王朝初立,國庫空虛,大臣們見養蠶是種糧的數倍產值,就提議改稻種桑,以充盈國庫。

    當時就規定,田十畝,需有一畝半種桑,三畝種棉。且朝廷會給予稅收上的優惠。

    但那會剛結束戰亂,老百姓們內心惶恐,擔心沒糧吃飯,知道桑田收益高是一回事,但真正實施的也多少人。

    到時沒糧吃飯,錢都買不到糧食了,要那麼多錢幹嘛。

    而如今國朝已現太平之相,一畝稻田最多不過產谷四石,而一畝桑田,養一回蠶可收近一石的蠶繭。

    一斤蠶繭賣一百文,這就已經十兩銀子了。

    若剝成生絲賣,則一斤絲是一斤蠶繭的五倍價。

    三斤左右的蠶繭能出一斤生絲。而如今江浙地區一年能養三到四回蠶。扣除成本人工及桑稅,一畝田至少還能落個二十兩銀,比種一畝地產值高多了。

    改稻種桑的百姓不在少數。

    去年霍家三頃桑田,光自家收的租子,賣生絲就能得八千兩銀子。她還跟佃農約定,佃農們得的蠶繭和生絲都只能賣回給她家。這又多收了二百多石生絲。

    加上與她家交好的漁戶們家裡得的,廣豐水在外採購回的,去年她收了近一千石生絲。光賣生絲,她就不少賺。把生絲織成絲綢賺得更多。

    霍二淮心動,她理解。

    想了想,說道:“爹,咱家手裡三頃桑田,已經不少。兩個莊子咱也種了不少桑。稻田還是留著種糧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