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夜喜雨 作品

第三十五章 戲臺上的故事

    一眾同僚向張輔科普,很快就引起了張輔的興趣,不多時,說書先生就上場了。

    這第一講,講的是豪門爭鬥的故事。

    這一系列的故事已講了好幾天了,每天故事或相同或不同,一天一場,場場有懸念。

    今天的故事前因已交待過了,張輔沒聽過,但也不影響他被故事吸引,替故事中兩個被追殺出府的孩子擔心。

    說書先生抑揚頓挫,聽的底下的人為兩個孩子的命運揪心。

    原本是富貴人家的孩子,一朝淪落市井,衣食不能裹腹,還要被追殺,真真是太慘了。也不知將來父族會不會把他們認回去,還是讓他們繼續流落市井。

    不多時,說書先生就把今天的故事講完了。留下的懸念讓大夥一顆心猶如貓爪在抓。

    銅板銀角子紛紛朝臺上扔著,扔得一臺子都是,也不能讓說書先生返場再講這個故事。

    “你們說這兩個孩子能被父族認回去不?”

    一人搖頭:“難。沒等認回去,怕是已被仇家察覺,悄不聲息地抹去了痕跡。”

    “我覺得也難。把他們放逐出去,就等於是放棄他們了。越是枝繁葉茂的人家,越不缺子嗣。”

    “對。而且把兩個也孩子認回來,只怕也不什麼光彩的事,估計不會認回來,不然一家人被世人指指點點,走在路上連頭都抬不起來,子女婚嫁都受影響。”

    “是啊,就算認回,也只會悄悄的,不過是給些錢財讓他們在外頭過得舒服些,怕是不會接回府了。”

    一眾同僚唏噓不已。

    張輔已被一眾同僚普及了故事的前因,此時聽著同僚們的議論,眉頭緊皺,“錯了改過來就是了,嫡親血脈,如何能流落在外?”

    世人再指指點點,能有一家骨肉團圓重要?再說了,撥亂反正,知錯能改,不也是世人稱頌的美德之一?怎會指指點點。

    “文弼兄啊,你是忘了故事中說的,家主的老母親也容不下兩個孩子嗎,一邊是老母親,一邊是兩個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這如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