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夢實 作品

第187章 告訴官府:在吉原發現橘青登了!【5800】

“啊!是瓜生婆婆!”

“瓜生婆婆!”

“瓜生婆婆!晚上好!”

……

與瓜生秀並肩同行後,類似於此的呼喊聲便以壓倒性的存在感包圍了青登。

在吉原,有條專業術語叫做“張見世”,意思是遊女們在遊女屋一樓的“櫥窗”裡集體亮相。

按照慣例,每座遊女屋的一樓都有設立著一個用木柵欄圍起來的大型櫥窗。每到夜晚的營業時間,遊女們就會集體坐在這個櫥窗的後面,隔著木柵欄搔首弄姿,供路過的客人們觀看、欣賞、挑選。

吉原的遊女屋分為四個種類:大見世、中見世、小見世、切見世。

大見世的規格最高,遊女價格也最貴。

全吉原上下共有二百多家遊女屋,但是大見世的數量一直維持在六、七家左右。

因為大見世的規模大價格高,所以大多數江戶人來這裡是消費不起的,也就只有像青登這樣的俸祿殷實的上級武士,或是家境闊綽的富商們有能力在大見世裡玩樂。

等級稍次的便是中見世、小見世。白菊所在的千花屋便是中見世。

最低級的切見世價格最便宜,位置也最偏僻,基本集中在位於吉原最西邊的“西河岸”以及最東邊的“羅生門河岸”。

不同規格的遊女屋,其一樓櫥窗的樣式也各不相同。

大見世的柵欄全部是紅色格子,並且完全包圍住櫥窗。

而中見世和小見世的櫥窗柵欄都是殘缺的,前者是右上角的四分之一空了出來,而後者則是整個上半部分都是空的,只圍住了下半部分,腿長一點的客人伸一伸腳就能跨進小見世的櫥窗中,與裡頭的遊女們親熱。

大見世也好,中見世、小見世也罷,總之——青登和瓜生秀每經過一座遊女屋,該店櫥窗裡的遊女們都必定會向瓜生秀熱情問好。

每一道問候聲都充滿著真摯的情誼,察覺不到半分的虛情假意。

儘管早就知道“吉原裡同心”在吉原遊女們中享有著極高威望,但在親眼見到此情此景後青登還是不由嘖嘖稱奇。

不論對方是誰,只要是向她打招呼的,瓜生秀都會積極地予以回應,或是微笑,或是招一招手。

颯颯——!

倏忽間,寒風乍來。

近日的氣溫一直很低。

雖未下雪,但空氣裡一直散發著陣陣陰冷的氣息。

半透明的寒霧被北風吹散,濃澹不一地漂浮在空中。

行人們瑟縮前行。

櫥窗裡的遊女們一邊凍得直打哆嗦,一邊將赤裸的雙足悄悄藏進衣襬裡。

吉原的遊女們是不穿襪子的——也不知道提倡此項“赤腳文化”的人是不是一個資深足控。

遊女們只要穿了襪子,就會被打上“土包子”、“不懂風情”的標籤。

雖然她們的嘴上也喊著冷,也想用襪子來暖活自己的腳,但她們還是堅持一年四季打赤腳,哪怕是在大雪紛飛的數九寒天也不例外。

於是,在江戶民間流傳有這樣兩句川柳詩:“傾城之美女,年至芳齡二十八,終可履足袋”、“向來不知曉,自己足袋之大小,二十七餘載”。

依吉原行規,遊女28歲可退休。

因為吉原的遊女們都是不穿襪子的,所以只有到她們28歲……也就是終於恢復自由之身時才總算是可以穿襪子,但因從未穿過,所以也就無法知道自己腳掌尺寸的大小。這兩句川柳正體現了遊女們那種悲喜參半的複雜心境。

“瓜生小姐。”

青登一邊緊了緊自己脖頸上那正被寒風吹得上下翻飛的黑色圍巾,一邊朝身旁的瓜生秀投去關心的眼神。

“您穿得那麼少,沒問題嗎?”

在初次見到瓜生秀時,青登就有發現這位老嫗的衣裝極單薄,她只穿了一件普通的女式和服。

雖然和服的布料夾層裡有塞著棉花,但與時下的氣溫相比,這麼薄的一層棉花,實是杯水車薪。

面對青登的善意提醒,瓜生秀莞爾一笑。

“多謝關心。不過不必為我的‘體溫狀況’而擔憂。”

瓜生以半開玩笑的口吻如此說道的同時,伸手輕掖其上裝的衣襟。

“我是那種天生不怕冷的人。對我而言,這身衣物已足以禦寒。”

說到這,她突然一轉話鋒。

“花田君,你不需要對我那麼恭敬,怪讓人不自在的。”

“母用稱我‘瓜生小姐’,你就像其他人那樣喊我為‘瓜生婆婆’便好。我比較喜歡這個稱呼,既順耳又親切。”

青登對待“稱呼”這種東西,一向抱持著“怎麼樣都好”的態度。

既然瓜生秀如此要求,那他也樂於遵從。

……

一番趕緊趕慢之下,二人總算是抵達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地處吉原西南角的一座神社。

自打成了新御庭番的一份子,頻繁地出入月宮神社後,神社便成了青登最熟悉的建築設施之一。

“瓜生婆婆,這裡是?”

青登朝四周投去疑惑的視線。

“這裡是榎本神社。”

瓜生秀不緊不慢地解釋道。

“吉原裡共有4座神社,分別是東北方的‘黑助稻荷神社’、東南方的‘赤石稻荷神社’、西北方的‘開運稻荷神社’、以及我們此時腳下的這座‘榎本稻荷神社’。”

“因為未獲贖身的遊女們不得踏出吉原半步,所以遊女們平日裡就在這4座神社裡參拜、祈福。”

“這4座神社既是她們聊以慰藉的娛樂場所……也是她們的墓地。”

“所有不幸往生卻又無人來認領遺體的遊女,都會被安葬在這4座神社附近的空地裡。”

說來也巧——言及此處時,瓜生秀恰好把青登帶至榎本神社的後方。

青登放眼望去,只見前方聳立著數以百計的卒塔婆。

卒塔婆:梵語的中文音譯,日本直接借用。原為靈廟、靈塔之意,在日本演化為直長條形木牌,作為類似佛菩薩加持的牌位,上面書寫佛經名或法會名、欲超度者之名諱、供養者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