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冷宮12

    黎帝為了愛子做了那麼多,顯然不可能這麼輕易妥協。雖然十三皇子搬出了皇宮,但是他府邸也緊鄰著宮城牆下,進宮就是邁個腳的事。又黎帝專門在宮中給他留了宮殿、還有隨意進出宮門的手令——也就是說這位十三皇子雖然名義上在外開府,但實際還是住在宮中,不過是在宮外多了間宅院而已。

    朝臣們對這件事也是心知肚明,但是他們求的也只是個名頭而已,對黎帝這些小動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但顯然這大大落了黎帝面子的事沒有那麼容易翻篇兒,黎帝很快就有了反擊,他以已經出宮開府為由讓十三皇子參與了朝堂事務,領的還是戶部的肥缺,而太子卻仍舊被黎帝“帶在身邊熟悉政務”、身上半個職務都沒有。

    這一下子朝堂上可是炸了鍋,又一番雞飛狗跳,最後雙方都是妥協退讓:太子還是領了個不大的職務,終於正式入了朝堂。

    這一番朝堂地震的餘波自然也波及到其他皇子身上,黎帝為了削減太子的權威當真是不遺餘力,每個開府的皇子都有了差事。只不過家族實力強盛一點的,被安排了朝中美差,像是商欽這種沒有背景的,自然是揀些沒人要的活,比如說調離京城到地方上當長官。

    方暇琢磨著商欽早些時日問的那句“有沒有什麼想去的地方”,總覺得這事兒後面有點不太對勁。他到底還是沒憋住,忍不住問了句:“這事情是你背後的手筆?”

    商欽在這方面倒是不怎麼瞞著方暇,這會兒被這麼問了,就直接回答:“手筆談不上,只是稍微引導了一下。父皇前些時日為了十三弟搬出宮的事茶不思飯不想,照顧父皇的田總管也跟著急上火,福壽一片孝心、不忍見乾爹如此焦心,便大著膽子給了這麼一個提議。”

    作為商欽的第一個小弟,福壽其實並不是蘭幽宮的人,反而在梁高振因為冒犯了貴人被杖斃之後,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後者的差事,又憑藉著那一手高超的認乾爹技巧,直接認了宮中的宦官總管當了新爹。這次商欽出宮,他沒有跟來,反而是留在宮裡繼續給商欽傳些宮中的第一手消息。方暇本來以為那就是個傳話的,卻沒想這裡面還能起這麼大的作用。

    半天沒有聽到回應聲的商欽:“阿暇?”

    方暇:勿cue,自閉中。

    崽崽長大了,反襯出老父親的無能了,這大概就是養一隻傲天崽的心情複雜之處了。

    調離京城對大多數皇子來說是個遠離權力中心的苦差,但是對於既不缺能力又不怕吃苦的商欽,這種沒有世家大族掣肘的地方才真正有發揮的餘地。

    五年時間,足夠九殿下的賢名傳遍了大江南北。

    未免皇子在地方上經營勢力,商欽這些年也是屢屢調任,一開始是調離之處的百姓自發相送數十里之遠,等到了後面幾年,調令下來後,即將赴任的地方甚至有百姓主動來迎。

    不過對於紙醉金迷的京城來說,這點愚民口中的名聲實在不算什麼,他們更注重的是誰和誰結了姻親,哪位皇子背後又添了哪個世家的支持,這位九殿下在他們眼裡依舊算不了什麼,他要返回京城的消息也實在沒有激起什麼浪花。

    比起這點無足輕重的消息,現在朝臣的關心全在另一點上。

    ——要打仗了。

    這對黎朝來說簡直是個稀奇的不得了的事。

    倒不是大黎沒有外部威脅,看它現在龜縮南方的情形就知,北方強敵盤踞。

    大黎能安穩到今日全靠大江天險阻隔。

    北戎多是騎兵,不善水戰,這才已然遷都南方的大黎歌舞昇平了這麼些年。

    北戎每每有南下之意,兵將糧草還未調動,大黎的議和使者已經被遣出,這個久未動兵戈的朝廷可謂把破財消災、以“和”為“貴”演繹到了極致。到了現在每年向北地繳納的歲貢已經佔了國庫的大半開支。可即便如此,這個歲貢亦在年年加重。

    這次北戎又露出南下之意,其實就是對於歲貢的份額不滿、想要再提上幾分。這其實已是雙方之間的默契了,朝堂上甚至開始遴選使臣、又已經先一步商討這次重訂“盟約”的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