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打混混 作品

第九十四章 浴生藥廠二




塗旅民介紹道:“這裡是晾曬藥材的區域,我們購置了數百個藥架來晾曬藥材,而每一個藥架上有四個大竹匾,這些藥架就好像木樁那樣,錯開四個不同的位置,令到每一個大竹匾上的藥材都能充分地曬到陽光。”



經過一個個藥架,有些藥材的氣味聞起來很清香,讓人感覺很舒服,有些藥材的氣味聞起來就像雞屎,著實讓人喜歡不起來。不過,無論聞起來的氣味是好聞的,還是不好聞的,都不能否定它身為一味藥材的價值。



眾人穿過了晾曬區域,來到製作區域,是一個偌大的院子,院子的中間修建了八個正方形的石階,工人們用著藥碾子碾壓著晾曬乾的藥材,只要把藥材碾壓成粉末狀,便要拿去煉藥房煉成藥物。



說起來這個藥碾子還有另外一個學名,叫做惠夷槽。這個惠夷槽來源也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傳說在一條村子當中,一位鐵匠在打造鐵器的時候,因爐子炸到,不慎全身都被嚴重燒傷。因為家裡沒錢的原因,便沒有去看大夫,自己隨便包紮了一下,便繼續幹活。久而久之,便頂不住,倒了下來,鐵鋪也停業了。



一名大夫聽聞此事後,便來到鐵匠的家中,主動為鐵匠治療,而藥錢一事,鐵匠見到大夫未提起,自己也沒有多問。慢慢地,鐵匠身上的傷日漸康復,但是為他治療的大夫卻依然沒有提起藥錢一事。鐵匠心裡過意不去,於是乎,他治癒後的第一件事情便開業繼續幹活。



可是鐵匠沒幹幾天,又累倒在爐子旁,這一次幸好那名大夫給他送藥的時候,及時把他給救起來。鐵匠醒來,便跪下來哭著對大夫說道:“神醫,您的大恩大德,我無以為報,只是我想不清楚,為什麼神醫您一直不向我討要藥費呢?”



大夫呵呵一笑道:“因為我知道你生活艱難,你也不必為了給我藥費,而拼了命去幹活。這樣你的身體就更難好起來,只會得不償失罷了。再者說了,這些藥材也不值幾個錢,能治好一名鐵匠,製作出更多的農具,讓更多的人耕耘,個個有飽飯吃。這也算是一件好事吶。”



鐵匠聽完後,哭著向大夫磕了幾個響頭,便聽從大夫的叮囑,先把自己的傷全部養好,再去鑄造農具。鐵匠在為其他人制作農具的時候,也常常聽別人說起這個大夫來。鐵匠聽到這些之後,便心生一個想法:既然神醫不收我的藥費,那我可以做一個東西給他。



鐵匠想到神醫為他徒手碾壓藥材時,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便決定為神醫鑄造一個能碾碎藥物的器具,這樣既能夠加快神醫碾藥的效率,也不用讓神醫那麼累。



經過反覆的研究和琢磨,鐵匠終於鑄成了一個凹字型的藥槽和一個圓軲轆,用圓軲轆在凹字型的藥槽裡來回碾壓。神醫試了一下,確實輕鬆了許多。可這東西給它取一個什麼名字比較好呢,就在兩人思前想後之際,一位教書老先生來到鋪子找鐵匠打東西,鐵匠便讓教書老先生為這個東西取個名字。



老先生拿起來端詳了一會,便想了想說道:“就叫惠夷槽吧。惠是贈送的意思,包含著報答的意思;夷是平安,表示化險為夷;槽,便是碾藥之器。”



這便是藥碾子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當中的神醫,也是傳說中人們口口相傳的華神醫。



碾壓完成的藥物便送進身後的房間,用來煉造不同的藥物,又送到另外一個房間去包裝好,就能拿去藥店櫃檯當中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