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炁化三清 作品

第五十六章 靈境納亡魂

    但這三位明顯出同陰世有關的神祇都沒有開口,而立在虛空,配合在場諸神,一起看向虛空方向。

    【十二月將】則是上前表示已經降服外魔後,也是立在一邊。

    百姓和亡魂都是有些畏懼的看著虛空,等待神祇的回應。

    隨即他們見到層層天光垂下,盧城以及萬千亡魂,就見到虛空之中浮現出一方天境。

    其中仙雲、霞光、飛虹、瑞靄、蓮花、金燈等等景象暫且不提,此次天境展開,眾人處在地上,卻莫名感覺到自己能夠看到中央宮殿的景象。

    此方宮殿乃是彌羅參考妙有宗太微金闕,配合自己修行的《金闕無上妙有仙經》真意而成。

    因此,在眾人的眼中,這宮殿極其華貴。

    朱牆碧瓦,白磚金柱,明珠點綴,綻放光輝,映的周圍一片朦朧。

    霞光霧氣環繞,又將其承託的似虛似實,遠遠看去,只覺得浩渺煙霞,如夢如幻。

    宮殿各處,又有種種裝飾,顯露仙家氣象,神道富貴。

    但眾人的目光在見到宮殿中央,做君王打扮的神祇後,便再無其他想法,紛紛叩首施禮,以此表達自身心情。

    “如今乾坤錯亂,陰世破碎,輪迴之路斷絕,你等若是願意,可暫入我下屬靈境居住,待日後時機一到,再入輪迴。若是不願入我靈境,可選擇讓家人供奉,也可選擇迴歸天地運轉。你等意下如何?”

    聽到彌羅的聲音,眾人紛紛看向天境下方一處雄偉山嶽,以及其中些許百姓和生靈。

    這些百姓和生靈的居住環境在彌羅看來,其實算的不好,只能說是自給自足,安居樂業而已。

    可這,正是此方太虛幻境,芸芸眾生,苦求而不可得的東西,他們紛紛叩首:“還請帝君/大神/尊神/上神慈悲!允我等入內!”

    各類稱呼響起,彌羅建立的許多錨點進一步的穩定,函夏大地同此方太虛幻境的聯繫也是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作為二者連接的重要中專,彌羅也是得到了極大的加持。

    無論是太虛幻境內眾生和地脈的護持,還是函夏地脈氣息流動帶來的庇護,都是讓彌羅的力量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相對的,彌羅也暫時無法離開彌羅妙有境。

    他必須端坐其中,一邊依靠自身道體和法力的特性,維持雙方的平衡,不斷轉化函夏地脈氣息,將以盧城為中心的土地,一點點的函夏化。

    另一邊,彌羅也需要坐鎮在妙有境內,藉助上方三道清氣的特性,對整個盧城內外的生靈進行名字的賜予,以及調動神祇力量給與祝福和庇護。

    而彌羅的這個舉動,也是莫名契合了盧城百姓對於彌羅的期望。

    一位立於高天之上,心繫眾生,願意幫助萬民,卻不涉及眾生權柄的大神形象,初步在這片土地上成型。而這種信仰的成立,也是讓諸多原本想著避開兵役的青壯,乃至中老年人選擇加入軍隊,希望能夠幫忙收服“失土”。

    

    這樣的做法,在這些淳樸的百姓看來,是最划算的。

    解救受苦的同胞,必然是善舉,有功德;而幫助彌羅戰鬥,自然也是是善舉,有功德;若是為彌羅戰死沙場,那更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而人間的死亡,不過是前往彌羅靈境,享受更好生活的一個必經途徑,沒什麼可怕的。

    對比起單純的百姓,盧城周圍的地主和豪強,知道的更多,也更加清楚如今的彌羅和茅山派大勢已成,他們日後想要換取神位只可能越來越難。

    他們一邊羨慕嫉妒最早得到【土地神】冊封的老者,一邊想方設法的希望提升自身地位,積累更多“功德”,哪怕不能夠成為神祇,也要有機會進入天境享福。

    至於大量民眾參軍帶來的糧食問題,諸多得到【農夫】名字的婦人和少年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他們一人便能夠處理過去十多人才能處理的土地,甚至做得更好。

    加上盧城內部【木匠】對於工具的創新,周圍的土地得到【土地神】、【河神】、【廁神】等神祇庇護,不但土壤肥沃,還風調雨順,必要的時候,還能進行催熟。綜合下來,現在一百位盧城【農夫】,已經能夠完成過去數千人才能做完的耕種任務,這在極大程度上解決了糧食的問題。

    如此良性循環之下,整個盧城內外,已經陷入了一片狂熱之中。

    並且,這種狂熱還隨著盧城勢力的擴張,不斷向著周圍的城市和百姓身上擴散。

    此舉又是進一步的加大了彌羅的壓力,讓他離開妙有境的日子,變得更加遙遙無期。

    以至於,當函夏的同道找上門的時候,彌羅也只能派遣化身前往,真身依舊待在彌羅妙有境中,難以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