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的命運 作品

第69章 工業之光(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

    他們不賣,讓馬普切人搶就是了。

    當然了,這並不是朱先海選擇它的原因,之所以選擇雙輪雙鏵犁,無它——易上手,它的結構簡單,製造公差大到幾毫米,它既有鑄造件,也有機加件,如此大的製造公差,堪稱學徒工的“練手神器”啊,關鍵是公差大怎麼了,不影響使用啊!二十世紀五零年代,不知多少地縣級農機廠,就是通過製造它提高工人技術水平,進而敲開了地方工業化的大門。而現在朱先海的計劃就是通過製造它來培養技術工人,先讓工人練練手再說。

    有時候,工業發展就是如此,如果翻閱地方誌的話,可以注意到許多工廠是從修配廠開始,通過一點點的技術積累,最終成長為大型工業企業。

    慢慢來吧!

    看似不起眼的工業之光孕育工業化的希望。

    而對於身處工廠裡工人來說,他們當然不知道這間看似不大的工廠意味著什麼,對於吳六這樣的普通工人來說,他所看到的只是……每個月六塊大洋的工錢。

    這可是包吃包住後的每個月六塊大洋。

    而且往後要是成了熟練工,還能掙更多……

    “八級工,一個月能拿二十塊大洋。”

    又一次,吳六盤算起了廠子裡開出來的工人工資單,怎麼算都比種地更划算,那些開荒種地的“農場工人”,每個月也就是4個比索,也就是四個大洋而已。

    其實,在制定華工工資待遇時,朱先海是在參考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工薪水平上,又借鑑了後世“八級工資制”,當然了,這種工資制度並不是大鍋飯,而是遵從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按勞分配原則,八級工資制從一級到八級,在技術水平、勞動對象、勞動強度等方面都有明確的、不同的其體要求,體現了熟練勞動者與非熟練勞動者、技術高的工人與技術低的工人之間的工資差別。

    當然,現在這個工資制度還在完善中,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工資待遇水平與技術水平的互相結合中,可以促進工人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無不是主動學習研究提升自身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