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的命運 作品

第1122章 一廠敵一國(第一更,求訂閱)


打從愛新覺羅家的滿清帝國被推翻,舉家家逃到印度後。

 
大明帝國這邊就加大了對華夏的投資力度,從提供貸款支持其進行貨幣改革、工業建設,再到提供援助幫助其充實陸海軍力量。

 
大明官方以及民間,對於投資華夏都是非常感興趣的。

 
而且合資企業也不罕見,在華夏有不少紗廠之類的輕工廠,都是有大明資本。

 
但是程東海提出來的合資,卻仍然讓潘志俊頗感驚訝,畢竟,這可是投資啊!

 
“德年兄,這可是上千萬的投資啊!”

 
“上千萬又如何?”

 
程東海笑指著“龍伯”說道。

 
“資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技術,目前歐美最大的鍊鐵高爐日產量是100噸,而“龍伯”是450噸,13號正在進行高爐大修,我們的技術人員對高爐進行全方位的改造,以有效提高產量。預計再次投產後它的日產量將會突破550噸,年產量也就是二十萬噸!而這些技術過去都是帝國禁止出口的,也就是對你們……”

 
扭頭看著潘志俊,程東海笑道。

 
“因為大明和華夏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之國,所以帝國才會同意頒發出口許可證,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了!一爐頂一國啊!奧匈帝國那樣西洋國家的年產量,也比不過這樣一座高爐!”

 
其實這有點兒誇張了,眼下奧匈帝國的鋼鐵年產量雖然不多,但也有50多萬噸,一座鍊鐵高爐是20萬噸,兩座呢?再加上利國驛,華夏的鋼鐵產量可就超過奧匈了。

 
這個世界比的是什麼?

 
就是鋼鐵!

 
至於像意大利、比利時那樣的國家,他們年產量……現在還不如華夏。就像意大利這個窮鬼的帝國主義,現在有沒有帝國主義不知道,但是他的鋼鐵產量不過只有區區萬噸而已,絕對是那些帝國主義國家之中的地板。

 
而反觀華夏,這些年的進步確實不小,無論是工業商還是經濟上,甚至就連技術上也有了一定的積累。

 


 
一個強大的華夏,是符合帝國利益的,也正因如此,在頒發出口許可證上,大明帝國對華夏也是康慨的,當然了這種康慨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合資企業。

 
大明帝國並不介意通過合資企業向華夏輸出先進技術,幫助華夏實現工業化,當然在這一過程之中,帝國的工商企業以及銀行金融界也能從中獲得非常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