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帥不帥 作品

361終於不再掩飾自己的背景了?

    正當粉絲狂歡,同行焦慮之時。

    第二天9月30號,華納通過各路媒體又發佈了江炎的發歌細節。

    “10月3號,央音京城音樂廳交響音樂會,江炎將獻上新作《江炎的史詩三部曲》。。。”

    文章中詳細介紹了《江炎的史詩三部曲》三首歌的名字以及創作的大概背景。

    《最後的聚會》《呼吸與生命》以及《勝利》。

    中文名是如此,同時也註釋了英文版本的原名。

    用這三個名字其實也是經過討論的。

    本來江炎覺得《lastreunion》用直譯“最後的聚會”,或者“最後的重逢”又或者是“最後一杯酒”。

    《breathandlife》是“呼吸與生命”也好“生命與靈魂”也罷,或者索性給個定義,是“覺醒年代”等等。

    但廖老說了,他說名字不重要,曲子就在那裡,名字只要差不多就行,沒必要給個相當準確的定義。

    因為這種級別的曲子,不同的人聽了後,會有不同的感悟。

    一如很多古典音樂,它本身就沒有名字,但聽者會在心中賦予它名字,然後把它用到合適的地方去。

    所以《江炎的史詩三部曲》,便是隻有直譯的《最後的聚會》《呼吸與生命》以及《勝利》。

    簡簡單單,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修飾,就這樣就好,就這樣也最恰當。

    不過等華納公佈相關信息後,很多人關注的不是三部曲的名字,而是“史詩”和“交響曲”兩個關鍵詞。

    “瘋了瘋了,江炎飄了啊,不玩流行,改行做交響曲了。”

    “交響曲是個什麼東西?”

    “流行歌手玩交響樂?我一定是沒睡醒。”

    “史詩交響曲,這麼大的口氣,還真敢說。”

    “什麼歌能配得上史詩兩個字?”

    “那時候會有外國友人看嗎,感覺會好丟人的樣子。”

    “。。。”

    媒體以及網上頓時便出現了很多看衰的言論。

    各種角度的都有,說江炎不自量力,說到時候給國家丟臉,也有說祖國誕辰的喜慶日子他上去作妖,簡直不懂事。

    總之,一個流行歌手,哪怕他是國際巨星,忽然轉型做交響樂這種殿堂級別的音樂,自然就引來了海量的嘲諷。

    誇張點說,這就像農村赤腳醫生搖身一變,忽然做起了頂尖醫院的主治醫生,誰敢信啊。

    他們彷彿已經看到了江炎在作死的路上越跑越遠。

    當然也有很多看好的。

    有些鐵粉們則是說江炎流行歌裡都能開創行風格,搞個交響曲有問題麼?

    然後就是被科普了一番。

    說交響曲和流行歌簡直就是航母對漁船,這倆完全不一樣。

    這是偽樂迷,真樂迷則是理性地看待,而理性更多時候意味著沉默,於是網上很多人便覺得江炎這回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