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550. 皇帝崩 遺詔來了

 靖海侯、昌平侯嚴肅應下。

 起居官在旁記錄。

 說完國防兵戎,接下來就是朝政格局了。

 “升張文華為戶部尚書,召孔廉之入京為戶部右侍郎。”

 許尚書下臺也就是幾個月前的事,這段時間一直都是張文華代理戶部,只是皇帝突然病了,沒空給他升職,此時晉為戶部尚書也在眾人的預料之中。

 而孔廉之是兩湖總督,履歷十分漂亮,素有能臣之名。

 “內閣止有三人,少了些,”皇帝閉目沉思,內閣成員唯尚書與侍郎,如今只有楊、曹、薛,六部其他人之中,閻尚書年邁且遠離官場幾十年,根基薄弱,匡尚書沒什麼出彩建樹,張文華能幹是能幹,可進入中樞的時間太短,不合適。

 “清臣,你入閣。”皇帝下定決心,破格提拔,“你歲數尚輕,早了些,可朕去後恐多戎事,如此便宜些。”

 謝玄英不意能更進一步,連忙跪下:“微臣惶恐。”

 “好生辦差,莫要辜負朕的期望。”皇帝沒有收回成命,而是輕輕喘了口氣。

 他開始覺得累了,因而愈發不敢停頓,唯恐自己說不完後面的話。

 “爾等須盡忠職守,全心輔佐太子,不可懈怠。”

 在場的七名臣子皆跪倒在地,或是嚴肅,或是感激,或是悲痛,或是鎮定,但無論哪一個,都明白皇帝這句話的分量。

 他們七人,就是今後的顧命大臣!

 文官以楊首輔為主,他積威重,能壓服其餘人等,能保證朝廷正常運轉。曹次輔有經驗,年曆也已漸深,能一定程度上扼制楊首輔獨攬大權。

 薛尚書入閣才兩年,根基薄弱,沒什麼存在感,卻是兩方爭鬥中的第三人,能平衡二者的勢力,也是皇帝留給太子拉攏的人。

 若不然,他不會專門告訴太子,他冊封時見過薛尚書,這麼做,無疑是在加深太子的印象。

 武將之中,以靖海侯為首,昌平侯次之,段春熙作為錦衣衛鎮撫,平衡二人又制約二人。

 而謝玄英被提拔出乎所有人的預計,可這也是帝王心術中最精妙的一筆。

 他太年輕了,註定在這七個人中墊底,沒有太多的話語權,然而,他又必定比在場的其他六個人活得久。

 十年後,謝玄英才四十一歲。

 彼時,楊首輔已經老了,靖海侯也必定要退居二線。謝玄英的威望不足以成為新帝的威脅,實力卻能幫新君掃清陳舊的障礙,重新握住帝王的權柄。

 然後,新君三十歲,他就六十歲了。

 謝玄英也再無精力與年富力強的新帝爭鋒。

 一步一步,都是帝王為繼任者的算計與籌謀。在場的人或多或少都能領會皇帝的用意,可他們都不在乎。

 以後的事,誰說得準呢?

 眼下這一刻,權力與他們只有一步之遙了。

 但——這竟然並非結束。

 皇帝呼出口濁氣,又再度開口:“太后年事已高,於西苑休養,不可輕擾。貴妃出家,恭妃體弱多病,均無力照料皇嗣,朕憂心至甚。”

 他抬眼,銳利的視線掃向牆根下纖瘦的影子,“程氏,你為太子血親,命婦之首,能否為朕分憂?”

 程丹若終於體會到了前面楊首輔等人的心情。

 她的心臟微微收束,停跳了一剎,隨即周身的毛孔封閉,腎上腺素狂飆。

 身體不由顫慄,精神卻高度去集中了起來。

 她屈膝,跪倒在金磚上,伏首:“願為陛下效死。”

 “你曾為尚寶,忠勤有佳,朕就再將這差事派到你的身上。”皇帝道,“新帝親政前,你代掌寶璽。”

 程丹若愣住了。

 尚寶的工作她做過,公章保管員罷了,可非要說的話,司禮監的工作就是一個記錄員,把皇帝的意思寫下來而已。

 權力的大小,與工作的內容並不密切相關。

 皇帝活著,就是一個保管員,但新君不能親政,令她代管,四捨五入就是聽政的意思。

 這原本是太后的事,大臣們權力再大也是臣,就算走形式,也得送進宮裡,讓代掌的太后看一眼,點頭同意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