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家的蝸牛 作品

第八百二十四章 商之利弊

    燕城。

    自民轉戰的命令下達,趙煦便親自盯著此事。

    一方面是督促,一方面是想親眼見識下民轉戰的情況下,燕州的工坊能爆發出多麼大的戰爭潛力。

    “殿下,小臣挑選了紡紗坊中比較幹練的女工去了兵仗司學習車床和零件的打磨,等車床工坊交付車床,小臣便將工坊改造下,正式製造火槍的零配件。”紡紗坊主事指著紡紗坊的蒸汽機說道。

    一些匠人正在拆卸蒸汽機和紡紗機連接的部位。

    當下這些蒸汽機是用來帶動紡紗機的,但稍微改造下便能用來帶動車床。

    如此,紡紗坊便能轉變為軍工坊了。

    趙煦點點頭。

    民轉戰之後,被指定的工坊紛紛派出工坊的匠人前往兵仗司。

    他則令王應抽調掌握了秦式步槍製造技術的匠人專門教授他們。

    讓不同工坊製造不同的零件,流水線生產,最後組裝。

    這個紡紗坊便是被徵調的工坊之一。

    不過,由於這次民轉戰只是小試牛刀。

    徵調的工坊只是各行業的一小部分。

    譬如這紡紗坊,在江北允許民辦工坊之後,大大小小的紡紗坊如雨後春筍一般在燕州長出來。

    除了官辦的紡紗坊,短時間內僅僅燕州就在商務司登記了五十六家紡紗坊。

    除了紡紗坊外,還有織布坊,肥皂坊,玻璃坊,水泥坊等。

    當然,鋼鐵坊,酒坊,鹽坊這些重點工坊依舊是隻允許官辦的。

    因為轉爐鍊鋼的技術即便當下的西土也尚未掌握,自然要保密。

    而酒和鹽的利潤最為豐厚,自古以來便被官府掌控,作為重要收入來源。

    總而言之,他的原則是普通的民用技術可以開放。

    朝廷通過向這些工坊徵收專利費和稅賦獲利,不再壟斷這些行業。

    而核心的技術則必須掌握在官方工坊手中。

    今後,隨著工業水平的提高,一步步向民間開放。

    為此,他還專門令楊賀編寫了一份清單,將一些技術列入限制名單,不可向專利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