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來世 作品

第455章 糟的不能再糟了

    2870萬,這是楊鑄給城口中心廚房定出來的基建費用。

    雖然說因為地理交通問題,在城口這邊的建設成本要比別的地方高出來一截,但這個數字,依然遠遠超過了與會所有人的預期。

    沒辦法,楊鑄一開始就為這些中心廚房定了基調,這些中心廚房必須符合管理體系要求,除了嚴格按照標準建立分揀區、入貨區、原料儲存區、加工區、成品包裝區、成品儲存出貨區這些基礎功能區域――尤其是成品儲存區,楊鑄甚至斥巨資,打算建設一個超大規模、恆溫-20°的超低溫冷庫,為此甚至額外劃出了一個可以容納10臺中型柴油發電機組的發電室用以以防萬一,並直接向齊魯濰柴動力下了訂單。

    要知道,現在可是2002年,這接近3000萬的商業投資規模無論放在哪個縣級地區,都不算小了,更何況此時的城口,除了礦業外,還沒有那個行業的單項投資規模超過1000萬。

    於是乎,雖然安東鎮的幹部有些想不通為什麼楊鑄在提合作方案架構時,非要把山城物流公司在附近地區預設的50箇中小型物流站折算為投資主體,但是面對著如此一筆讓他驚心動魄的大額投資,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在意向協議上籤了字――開什麼玩笑,不提那可能帶動出來的數千個就業崗位,除了負責原料生產監督與調配外,安東鎮僅僅只需要付出120畝的廠房地皮外加附近自行建設的4個大型物流集散場作為代價,  就可以拿到27%的股份,這種好事上哪找去?

    最重要的是,  人家這個中心廚房,  對於原材料的採購是有最低保護價和最低採購額的,  而且最低採購額和採購標準會在春播前提前40天與當鄉政府進行溝通,以便協調村民們來年的種植計劃和鄉政府技術指導計劃,  僅僅這一條,就足以保證村民們的利益,算得上是極有人情味的政策。

    而剛剛被任命為山城物流公司“見習渝北大區經理”的劉騫,  則是有些心驚膽戰地代替公司在協議上簽字蓋章後,瞄了瞄上面山城物流公司8%的股份分配,立即馬不停蹄地跑回萬州區招兵買馬去了。

    ………………

    而合約簽訂後的第二天下午,溫老這位新晉的鑄投商貿獨立董事就帶著首批四十多名由鑄投商貿各部門抽調而成的執行團隊抵達了城口――他現在還有一個身份,  就是鑄投商貿的“特別執行總裁”,專門負責雙慶這邊幫扶項目的監管、落地和執行。

    結果他這邊才剛剛下榻,連澡都來不及洗一個,  鄭榮就帶著兩名組員敲開了賓館的房門――自從鄭榮昨天得到兩名組員原原本本的複述後,  同樣心裡有種說不出的不得勁,因此一聽到溫老到了,立即登門拜訪來了。

    之所以拜訪溫老而不是徵招體制內其它的學者過來諮詢問對,  原因很簡單――他們也發現了,  楊鑄似乎非常忌憚溫老,  但是又十分推崇這位老人。

    能讓這種級別的boss產生如此複雜的心態,那麼溫老這位他們以前並沒有特別看重的學者,肯定有獨到的過人之處。

    而臉上略帶疲色的溫老在聽聞楊鑄昨日的所做所為後,  皺著眉頭喝了一口濃茶,沉思了一會,這才蔚然一嘆:“終究是晚了一步……我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  還是發生了!”

    鄭榮一驚:“溫老,怎麼回事?”

    溫老取下眼鏡,  揉了揉自己越發深陷的眉心,然後說道:“鄭組長、兩位領導,你們對於歐美那邊的第一產業有過研究沒有?”

    鄭榮和兩名組員疑惑地對視了一眼,然後放低了聲音:“瞭解是有一些瞭解的,  但是有些地方肯定沒有您研究的透……溫老,  有什麼話您不妨直說。”

    溫老輕輕嘆了口氣:“我們都知道,  幾乎所有的西方工業化國家,  都有工業2.0版本――說到底,就是用他們已經形成的工業體系來改造農業,使其生產效率更高、種植規模更大、產品品質更穩定,應用開發越來越廣泛、產業越來越細分而深入;最終形成具有絕對優勢的產業鏈競爭力。”

    “事實上,我們國家這些年也一直在試圖學習和嘗試農業工業化,努力地把華夏從農業大國轉向農業強國。”

    鄭榮皺了皺眉:“這有什麼不對麼?”

    溫老輕輕搖了搖頭:“各國有各國的客觀國情,這個路線對不對我們不討論;我只說背後的一些普通人察覺不到的東西,也是楊鑄這次動作的深層次原因。”

    聽到進入了正題,鄭榮立即身子微傾,一副靜耳聆聽的樣子。

    溫老見狀,只是笑了笑,依舊是不緊不慢地說道:“這些年估計幾位領導也發現了,農業發展到今天,雖然說咱們國家這些年對外出口的農產品規模越來越大,創匯越來越多,但是刨去成產成本後,你就會發現,其實咱們的淨利潤值,尤其是單體淨利潤值,其實真的不高!”

    “而且如果諸位放眼全球,把整個世界的農業視作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僅僅只有種植業這個領域會放在國內,而一旦進入到比如運輸、倉儲、加工、上市、期貨金融等等環節,就全都是控制在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複合型巨型經濟體手中;”

    “於是乎,出現了一個現象,在所有的農業產業鏈環節中,惟有種植/養殖這個環節,是最不賺錢的――準確的說,  是這個環節得到的收益佔比最低;”

    “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  大致可以分為種養殖、初加工、倉儲、運輸、深加工、銷售、市場流通、上餐桌這麼幾個產業環節,但是在這些個環節中……種養殖的利潤僅僅只佔全產業鏈總利潤的不到10%,然而如果把時間和人力與基礎農用物資一起折算成成本的話,這個環節的成本卻佔據了總產業鏈成本的30%以上,部分農產品在這個環節上的成本甚至可以佔到60%以上。”

    “事實上,這才是世界上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農業一直髮展不起來的原因――農業的二產化、三產化都被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經濟體所掌控了,本就沒有市場話語權的他們怎麼可能發展的起來!?”

    說到這,溫老臉色略有些複雜:“當然,我們華夏因為體制的原因,這方面的情況要比其餘的發展中國家強一些……但實話實說,如果你真的刨開了根子來看,其實強的委實有限。”

    “其中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國退民進;雖然大部分具有戰略意義的行業依然是國家在把控,但是就農業這個領域來說,國家僅僅只是在種植領域堅守自己的底線而已――上游的種子化肥、下游的運輸、二產化領域、三產化領域,全部都是放開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