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來世 作品

第606章 初亂

    自從漂亮國放出了消息,把本國大豆庫存調到了近20年最低,在短期找不到大豆的替代品,而華爾街各大金融巨鱷又紛紛下場建倉的情況下,短短一個星期不到,國際大豆的價格肉眼可見地瘋漲起來。

    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九成的油料大豆原料都需要進口的華夏,無疑是受影響最大的一個(強調一遍,油料大豆和本土食用大豆不是同一個東西)。

    短短半個月不到,國內的油料大豆價格便從2300元/噸,猛漲到了2700元/噸,並且毫無放緩的跡象,朝著3000元/噸的大關衝去――雖然說3000元/噸已經是國內商家的心理底線了,但是實際上,一些知情人心裡清楚,即便是到了3000元/噸,那也只不過是一個開始而已,最後的價位能被炒到多高,誰也心裡沒底。

    而很不幸,此時華夏的榨油行業基本上都處於一個“來料加工”的初級階段,除了少數幾個國企和大型企業外,其餘的壓根底就沒有涉足上游種植業,即便是經常去期貨市場裡劃拉兩圈,但頂多也就算是個散客而已,根本沒有建倉坐莊的資格。

    於是乎,見到油料大豆的期貨價格一日三變,並且壓根底見不到下跌的傾向,一向精明的華夏企業紛紛發揮起自己的聰明才智,想方設法規避起自己的損失起來。

    有一定實力,且有一定“信息來源”和“預判性”的,憑藉其信息優勢,紛紛加碼從其餘信息比較堵塞的榨油企業手裡掃單――如果遇到那種甚至根本不知道期貨為何物的榨油企業,那就更妙了,趁著現貨市場還沒起明顯的連鎖反應,直接“溢價”把對方的現貨原料買走。

    而那些後知後覺的中小型榨油企業發現自己慢了一步,又或者乾脆自己就吃了個大虧,那怎麼辦?

    簡單,蛇有蛇道,貓有貓窩,他們沒那個本事在期貨市場上翻轉騰挪,但各種土法子是有的――不就是想辦法讓自己在不停產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減少原材料價格飛漲帶來的影響麼?

    ……………………

    黑龍省,肇東。

    坐在副駕駛座上的王一飛一路欣賞著哈大高速兩邊的風景,然後頗有些興奮地透過後視鏡看著後面跟著的八輛廂式貨車――來來回回跟了四天車,這已經是第二批,也是最後一批,只要交完貨,這趟生意就算是完成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齊魯人,他委實沒想到自己第一次出省去參加大宗商品貿易展,就能摟回來一個大單子。

    足足540噸的食用大豆啊!

    雖然說這點量對於一家榨油企業來說,

    實在沒有多少,但對於自己這種鄉鎮級小型農貿公司的小老闆來說,這種單量卻絕對算的上一年都碰不上一回的大單了。

    要不是他們縣周邊種植大豆的農戶不多,只能湊出這麼點量,這筆單子還能往上翻――人家說了,只要價格合適,有多少收多少。

    想到這,王一飛心裡忍不住給那位前前後後攏共只喝了兩頓酒的老大哥豎起一根大拇指――果然不愧是東北漢子,就是豪爽!

    自己在齊魯做生意都做習慣了,原本在報出3100元/噸的到廠價後,還等著人家砍砍價呢,畢竟在齊魯做生意,向來都有“底價磨三道”的傳統;但是沒想到那位老大哥竟然一點都不含糊,直接把這個價格吃了下來。

    說實話,當時對方一口應承了下來的時候,他還是很有些擔心的,畢竟生意場上這麼爽快,很難說中間會不會有什麼貓膩;但隨後那位據說在本地關係鐵的不行的老大哥主動找自己喝了兩臺酒,酒桌上那豪氣無比的言辭和掏心掏肺的做派,瞬間讓王一飛放下心來――各地有各地的民風環境,人家東北那邊講究的就是先交朋友後生意,凡事向來喜歡“立誠意”,想來是自己想多了。

    而且人家說的也很有道理,最近國際油料大豆的價格猛漲,難說最後會衝破4200元/噸的歷史高位,與其等到進口油料大豆都用不起,還不如未雨綢繆,趁著國內食用大豆的價格還沒漲起來之際,先囤上一批,以備後患――雖然說食用大豆的出油率要比進口油料大豆低一些,但其實相差沒外人想象的那麼大,只要原料價格合適,其實是非常好的替代品。

    心裡盤算了一下,既然那位老大哥那麼豪爽,自己也不能不仗義;人家說的好,在北方做生意,講究的就是個交情……要不,到時候主動給那位老大哥降點價?反正自己的心裡底線是2980元/噸,到時候就按照這個價格給他。

    畢竟從人家那麼豪爽,第一批貨物抵達後,竟然完全不符合商場規矩地現場把對應的款項

    結了……這幅做派,值得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