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澤時若 作品

第150章 第一百五十章

    秋日的陽光下,遠遠看見一行人正在河堤上挑淤泥。

    其中有一人生者一張圓臉,竟然是建平內的散騎常侍張絡。

    等池儀從前營回來後,張絡便奉天子之命,前往運河這邊,安排第一批官隸撤離。

    為了維護工程秩序,此地除了工部之人外,還有許多右營中的兵卒。

    民役們已然快要將建州到雍州陀清河這一段完全挖通,南地氣候溼潤,多見水澤,負責運河事宜的水部官吏親去勘察,然後圈了一塊平地,這塊平地主要由沼澤構成,與陀清河相距三十里,他們先後派人挖了兩條河渠,連接沼澤與運河,將沼澤積水排空的同時,又可以自上游引水,灌溉土地。

    若從空中俯瞰的話,溝渠,平地還有運河,恰能組成一個不太規則的梯形。

    ——被派來陀清河這邊的水部官吏都不是生手,之前新建的流波渠長達數百里,還用了井渠的新法子,也不過一年多便徹底竣工,如今修兩條三十里長的小型河渠,當真是輕鬆容易至極。

    如此一來,這片沼澤便能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負責此事的水部官吏趙去暑粗略估算了一下,覺得用最保守的方式估計,也可灌溉土地三百頃。

    一頃土地等於一百畝地,周圍除了旱澇保收的三百頃外,也有其它可以開發的荒地,若是能將這些土地都利用起來,絕對可以養活不少人,只是此處積水剛剛排空未久,尚未有人耕作過,還需慢慢開發。

    張絡來前得了溫晏然的旨意,能夠便宜行事,等水渠竣工後,當即給第一批勞役時間即將告罄的黔首授田,讓他們能就地安居。

    授田方案也是天子跟戶部商量後定下的的,每個青壯都可以授露田三十畝,桑麻田十畝,不可買賣。

    嚴格來說,這些黔首此刻還是官隸之身,張絡也方便對他們做出各種安排,等田地分好後,就頒佈新規,居住下來後,第一年先免除賦稅,從第二年開始,前三年都需要上交所收穫糧食的三成,第五年兩成,第六年一成,此後就一直按照一成收。

    在此的百姓並不能意識到稅制從人頭稅改為土地稅是一種怎樣的變化,卻會因為重新獲得了生活的希望而振奮。

    而且這些人習慣了有組織的生活,也方便進行教導,運河這邊的負責人辛邊出身寒門,不僅擅長水利方面的工作,也瞭解農耕之事,她將挖河渠時清除出的淤泥留下當做田地的肥料,又將草木灰跟綠肥的使用方法傳授給這些人。

    因為留在此地的人數有千人之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壯,所以在上奏過朝廷後,本地縣令特地為這些人單獨設了一亭,右營中有些年紀漸大且不願歸鄉的老卒,官府便擇選其中品質端正者,留在此處暫代亭長里長之職。

    除此之外,張絡更以建平使者的身份公然宣告,此後運河沿途開墾出的荒地,皆按此標準進行授予。

    其實工部官吏中,又不少人都對皇帝消耗大量人力來修建運河之事持負面態度,不過再反對此事的人,也清楚意識到,為百姓授田乃是一件德政。

    對此事感受更清晰的,還要屬那些接受田地的黔首本人。

    他們不遠千里從東地遷徙到此,還辛苦地挖渠修河,心中自然滿是憤憤不平者之意,然而等真正獲得了屬於自己的田地後,原先的不滿之情便逐步止住。

    “事已不可為。”

    河堤上,一個穿著短衣的精壯青年嘆息著搖了搖頭。

    被派來修運河的人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東地那邊不服從天子統治到的豪強大族成員,這些人等勞役結束後,自然得返回故土,剩下那些就是普通黔首。

    豪強若是想要舉事,當然要以黔首為馬前卒,可惜官府開始給貧民授予了田地,在能吃飽飯的情況下,普通人實在很難生出作亂之心。

    雖然如今得到田地的黔首還僅僅是少數,然而官府既然已經做出了給人授田的態度,東地豪強與黔首的隱形聯盟,便在不知不覺中四分五裂。

    “張常侍。”水部侍郎辛邊看見張絡,先向對方客氣地拱了拱手,又道,“常侍辛苦。”

    這些時日,那位威勢赫赫的天子近侍都穿了短衣,親自到河堤上勞作。

    張絡並非故作姿態,想要博一個美名,他心中忖度著,天子喜歡安排身邊近臣出去歷練,如今皇帝特地讓自己過來運河這邊,自然也是藉機讓他過來磨練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