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澤時若 作品

第174章 第174章

    天子知道此事後,在百忙之中特地抽空關心了一下兩邊的爭論情況,並友善提醒他們動作快一點,最好趕在仗打完之前給出定論。

    會這麼做,自然是因為溫晏然信心十足,認為鍾知微有能力迅速解決定義問題――她這還沒算上同在北地那位“不會打仗”的師小將軍。

    不過這次溫晏然難得沒能猜得全對――烏流部雖然被迅速解決,鍾知微卻藉此機會,揮軍向北,與羅嘉國正面對上。

    五月初,臨原之戰大捷的消息傳來太康。朝臣們還沒為此議論出結果來,就在七月初收到了羅嘉國戰敗,向大周稱臣的消息。

    ――羅嘉本來不是那麼容易攻打,只是在他們選擇與大周作對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鍾知微所上的奏報被迅速送到了中書省,內容讓人懷疑是師諸和代筆的,在措辭上顯得格外謙遜,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就是她自己其實沒什麼功勞,能夠打贏,都是因為天子的英明領導跟兵卒的奮不顧身。

    其實作為這一戰的指揮者,鍾知微所言完全發自肺腑,她在奏摺中,深刻感謝了天子所增派的藥士,以及這些年來運送到北地的白糖、防水橡膠、新式輜重車、望遠鏡、改良的指南設備、野地集合焰火彈等等。

    這封奏摺在充分抒發書寫者心臆之餘,也為後世的學生貢獻了一大批橫跨各個學科的重要考點。

    當今天子從登基開始,大小戰事不斷,民生卻沒有因此被拖垮,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不管跟誰打都能贏得很快,而且越到後面,越能出現一面倒的碾壓局勢相比較而言,死得很早的那些台州土夷大族首領完全可以含笑九泉――至少在對付他們的時候,溫晏然還親臨丹州指揮了一把,在態度上顯得比較重視。

    戰事平定後,定義邊營將大量戰俘內遷,這些人也很容易安置,天子特地下了一道聖旨:既然從建州到南地的運河挖得格外成功,那中原這邊到北地運河段也是時候去開通一下,如今挖河的人已經有了,工部那邊再調派些有經驗的熟手過去掌管此事。

    跟隨開通北段運河的旨意一塊來的,是給工部侍郎辛邊、趙去暑二人封侯的聖旨,與此同時,皇帝還額外擇選兩人族中出色人才,送入太學當中,若是考核通過的話,還會送到豐肅侯跟都江侯兩人那邊做屬吏,他們雖無軍功在身,然而為了修建運河之事,忙碌多年,堪稱盡心竭力,所立功勳,完全值得上一個侯爵之位。

    運河這邊,不止主官得到嘉獎,下屬成員也各有封賞,僅以銀錢論,朝廷就賞下了六千萬錢,而且大部分都是少府所出。

    溫晏然的行為也在大周慣例的軍功封侯跟外戚封侯之外,開闢了另一條封侯的道路――因為技術水平而封侯。

    *

    大周現今對技術發展的重視遠超前代任何時期,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因為天子本人會親自參與到新技術的研發當中。

    正在記錄數據的溫晏然聽到身後有步履聲,並不回頭,只笑問:“國師不妨猜一下,到底哪邊能夠吵贏?”

    “陛下心中已經定論。”

    說話的人是溫驚梅,其實早在昭明九年的時候,盡心盡力為君主解憂的大臣們就找到了此前溫太傅請求出族,最後卻被留中不發的那封奏摺,拿到中書省那邊重新走了下流程,把溫驚梅劃到他的外家當中,天桴宮這邊也重新選定了一個未來的國師繼承人,只是對方年紀尚小,暫時還得由溫驚梅本人代掌大周祭祀事務。

    溫晏然聽見回話,側頭看了來人一眼,兩人相視微笑。

    他們素有默契,不必多言,溫驚梅就知道皇帝問的乃是如何返回建平的事情,兩派大臣此前無法達成一致,是擔憂北地戰事,如今不僅烏流,連羅嘉都投降稱臣,太康這邊自然要擺足架勢,護衛著皇帝大搖大擺地返回建平,讓天下人都曉得大周打了勝仗。

    溫晏然向穿著鶴紋深衣的國師招了下手,示意他坐到自己身邊。

    溫驚梅按照皇帝的意思坐下後,宮牆上微風吹過,將兩人的袖子輕輕吹到了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