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歸途 作品

第31章 村中閒話31

    第三十一章



    晚上燉了整整一隻雞,燉香噴噴,炒時候放了糖上色,燉時加入大料,柴火鍋灶燉了二十多分鐘,雞肉爛,汁水飽滿,肉有勁道。



    就是那剩下湯底,拌著米飯最香。



    黎大一連吃了三大碗才停下來,坐在凳子上神色都是緩和舒坦,眉眼帶著笑意,哼著鄉間小調子。



    這日子不比朱老四喝小酒美?



    村裡上過肥最近差不多都是黎家這樣,就是摳門田氏灶屋也飄出一回肉味來,隔壁王嬸家昨個兒也吃肉,不過都沒有黎家這麼大手筆,一頓吃一整隻雞。沒上肥,家裡就不太安寧,動輒響起幾句爭執吵嘴來,無外乎就是那幾句。



    當初我說上,你把我攔著,看看吧。



    分明是你自己膽小心裡也害怕上肥,現在全怪我頭上了。



    這日子不能過了。



    摔摔打打開始哭吵。



    這也沒法子,村長能呵斥一回,還能時時管到人家家裡不成?



    家裡穀子曬著,旱田地裡得犁了,然後播上小麥種子。十月是最忙最累一個月,不過今年這個收成,黎大幹勁十足,推著犁頭前頭犁地,黎週週在後頭播種子。



    顧兆接手了家裡後勤,做飯、洗衣、餵雞餵豬。



    等田裡播完種子,院子曬乾穀子開始一遍遍舂米,將穀子殼弄乾乾淨淨,晾曬乾裝麻袋,等到月底村長笑呵呵挨家挨戶登記,到了黎家院口,有不少瞧熱鬧也過來了。



    黎家今年水田也沒法遮掩。



    秋高氣爽,照舊堂屋桌子搬到了院子裡,村長和黎大顧書郎笑呵呵打過招呼,跟著過來同村人也客客氣氣。



    “好豐收啊好豐收,咱們西坪村出了個好樣。”村長樂呵誇顧書郎。



    顧兆應了句應該。



    黎週週上了茶水。



    開始說起了正事,黎家今年十畝水田交多少糧?



    村裡猜也能猜個**不離十,但還是想從黎大嘴裡聽一聽。黎大也高興,那手指比劃了下,嘴上說:“四十三石差不多。”



    “好傢伙!”同行村裡羨慕。



    但也沒眼紅酸,想是黎大家今年有這個收成,明年他家也上肥,到時候也有這個數。



    顧兆幫忙算了要上交,大約二百一十八斤。



    “今年上肥有些晚,要是明年早早準備了,尋個好時機應該收成能更多一些。”顧兆跟幾位叔叔伯伯說。



    村長:“還要多?”



    “這還不夠,還能多到哪裡去?難不成一畝田能上五石去?”同行隨口一說,咋可能會這麼多。



    顧兆笑笑說:“我也是按照麥子收成推出來,還有爹說經驗。原本不上肥麥子一畝地就一石四鬥,我家上了肥有個四石出頭。”



    水田不上肥都有個二百二三十斤。



    黎大接了話,說:“都是老莊稼把式了,九月多上肥,十月就收成了,有些晚了,到時候看差不多能有。”比劃了五個指頭。



    剛隨口說五石,聽黎大顧書郎話想也沒錯,難不成一畝田真能有五石?頓時震得一臉不知道說什麼。



    “是了是了。”村長接口。



    這麼一想明年上了肥真能有五石嗎?



    這、這也太多了。震驚一臉不知道說啥心裡如是想。



    祖祖輩輩紮在田裡,從沒想過會有一天能種出這麼多糧食。大家是信都不敢信,可心裡又隱約有些期待,明年趕緊來著吧。



    又說了一些莊稼經,問顧書郎旱肥、水肥,仔仔細細,聽見顧書郎說可以明年提早買了石粉做,尿攢著時間久了味大也沒地方放,加了石膏晾曬乾了做成肥料倒是能儲存好長一段時間。



    於是大家也有了經驗,不然去大棗村買石粉也緊跟著。村長心裡有數,等去鎮上上完了稻子糧,緊跟著跟大棗村石粉家買石粉,這樣一直燒,村裡陸陸續續往回搬。



    明年全村可是要買,那不得今年訂了,可不能晚了。



    “對對對,村長我把錢提前給你。”



    “我家十畝水田都上。”



    “我家十五畝水田肥。”



    七嘴八舌。



    村長嫌吵,說:“等上完了糧稅,大壩壩上登記,不放心我買,到時候跟著一起去。”



    這事就定下來了。



    今年西坪村起碼有七十戶上了肥,雖然五畝、三畝做,但加起來已經比去年多了很多,黎大家糧稅在其中格外矚目。糧太多,家家戶戶男丁都上,推車推車。



    黎大糧稅還是蹭了一趟村長家牛車,二百多斤呢。



    “這次賣了糧,給家裡也買一頭牛。”黎大晚上吃飯時跟週週顧兆說。



    黎週週沒啥意見,今年糧食多,總不好年年借村長家牛車使。黎大也是這麼想,應急一時,不能一直這麼幹。



    顧兆問價。



    “一頭牛犢五六兩銀子,大點能使了還要添上二三兩,看成色牙口。”黎週週跟相公說。



    “買個小就成,今年不用了,好好喂喂來年十月收稻穀就能使上。”黎大說完,看哥婿有話要說,“兆兒你想說啥?”



    顧兆和爹說:“我就是想要不要買一頭騾子?能耕田拉貨。”還有一點顧兆沒說,要是去府縣,家裡搬家騾子更方便好使一些。



    “騾子也好,和好一些牛價錢差不離。”黎週週雖然不知道相公為啥要買騾子,村裡人買牛更耐用,耕田拉糧好使,雖然走得慢了些,可相公這麼說指定有道理,便看向爹,“爹。”



    買大件還是爹拿主意。



    黎大想了下,騾子價錢倒是還成,可騾子田裡幹活不如牛好使。不過想到哥婿是心裡有主意人,走一步看三步,就像是地裡肥料,旱田上了,水田也琢磨出來了,還和村裡一起買石粉便宜了三十文,便一口答應:“成,那就買個騾子。”



    十一月初,西坪村去鎮上送糧。



    排了老長隊,終於到了西坪村了,村長交上了登記本,跟糧官抱拳鞠躬,腆著拘束笑臉,“官爺,這是我們西坪村今年交水田糧稅,一共是……”



    識字糧官拿著冊子開始摘抄,登記,寧松鎮西坪村康景四十八年秋,水田糧食收成,村中每戶家主男子姓名、畝、收成、糧稅多少。



    登記嘴裡報一家名字,糧官便解開麻袋檢查糧食,確認無誤了,登記糧官最後一欄用硃筆畫個圈。



    剛開始倒是挺順,登記糧官越往下念,聲音慢慢停了,本來檢查糧官沒聽見音,側頭看,意思咋了?



    村長也緊張起來,小心賠著說:“大人,我們村上糧我都查過,只有多不會缺,是不是哪裡沒做好?”



    檢查糧官:“讓你說話了,一邊站著。”



    村長嚇得不敢多嘴,老老實實站在一旁彎著腰。



    “不對。”登記糧官皺眉,“不是少了,是多了。”



    檢查還以為啥,多了還不好了。



    “多太多了,這個黎大家,十畝水田上了兩石二斗了。”



    黎大家本來應上二百一十八斤,真正上了有二百四十斤。



    如今上糧稅就是這樣,稅率是低,但百姓上交糧時不可能按照村裡稱給剛巧夠,一般都會多給一斗,防止送到鎮上,糧官稱和他們不一樣。



    寧願多了,不可能少。但一般誤差不會特別大,十來斤有,上百斤那數字就太誇張了。



    登記糧官翻開上一個村裡繳納糧稅,人家十畝水田,收成一共二十一石,上了一石一斗糧,其他也差不離,就西坪村這個黎大家不一樣,十畝水田寫了四十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