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聽風雲 作品

第三百六十五章 縱虎歸山(求訂閱)

    荊軻很有眼力勁兒,吃完烤肉就起身告辭了。

    但陳勝卻再也睡不著了,滿腦子都是如何平衡妖患與百家爭鳴之間的權重。

    他的目的依然很清晰,那就是既要借用百家的力量,遏制妖患。

    又不能讓百家藉著平定妖患這股東風,在他漢廷治下坐大

    這肯定很難。

    單單是看起來,就有點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那味兒。

    但先前他其實是拿出瞭解決辦法的。

    那就是拉長時間。

    一面給漢廷百姓爭取緩衝的時間,潛移默化的化解百家思潮對他們淳樸世界觀的衝擊。

    一面引導百家內部傾軋,讓他們有勁兒往內部使,放慢傳道的腳步、減緩傳道的力度。

    他幾乎就要做成了

    可萬萬沒想到啊,在這種節骨眼上,域外妖族蹦出來攪了局!

    眼下他還真無法再打壓儒家,消弭他們傳道的結果。

    畢竟兩害相權取其輕。

    相比域外妖族分流人族氣運這個動搖九州人族根基的大危害,儒家精義融入漢廷底色那都只是小問題!

    可若是要他就這麼放棄,他也決計不肯的。

    這畢竟是涉及政體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大問題!

    他若是就這麼輕易的放棄,如何對得起為了他們的理念南征北戰、流血犧牲的數十萬紅衣軍將士?

    他往後還有何顏面,再帶著他們喊出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他陳勝與九州這些吃人的公卿權貴,又有什麼區別?

    這不是特立獨行不特立獨行的問題。

    他也不是想要證明自己有多了不起。

    陳勝只是不想自己說過的那些話,都成為臭不可聞的屁話!

    更不想淪為哄騙數十萬人去流血犧牲為自己爭奪利益的惡魔!

    總會有辦法的

    他頭疼的揉著太陽穴,暗暗的給自己鼓著勁兒:辦法總比困難多!

    那廂趙清見陳勝又在揉太陽穴,便知他肯定是又遇上什麼難事了,但她也知道自己幫不上陳勝什麼忙,只能心疼的小聲打岔道:“大郎,晚上想吃點啥?大姐去給你備好”

    陳勝頭也不回的隨口應道:“雞子面。”

    他的聲音不大,趙清只清了一個“雞”字兒,疑惑的問道:“還想吃雞嗎?”

    陳勝提高聲調糾正道:“是雞子面,咱們昨兒不才燉了一隻大公雞嗎?剩下的留著等阿爹回來再吃吧,嗯對了,大伯家的長姐很快就到陳縣了,等長姐到了再吃也行”

    話音剛落,他就忽然想到了什麼。

    那廂的趙清卻在心頭滴咕:雞子面是不是太素了,大郎最近都瘦了要不再燉條蹄髈?

    還沒等她拿定主意,癱在搖椅上的陳勝已經一個鯉魚打挺,一陣風一般的衝到趙清面前,將她抱起來“啪啪”在她臉頰上一邊啃了一口:“大姐你可真是我的福星!”

    趙清的臉蛋兒一下子就紅得跟塗多了胭脂一樣,害羞低著頭輕輕拍了陳勝胸膛一巴掌,嬌嗔道:“阿魚還在呢”

    那廂還在跟書冊較勁的阿魚,默默的換了個方向,甕聲甕氣的說:“我啥也看不見。”

    陳勝鬆開趙清,激動的在庭院內來來回回的轉圈:“我怎麼早沒想到呢,都說堵不如疏,擋不住他儒家傳道,就歪曲他儒家的精義啊,他儒家不是宣傳禮樂、仁義嘛,直接給他歪曲成暴力中和一下不就好了?只要不動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一句,不影響他們儒家精義鎮壓妖患就好了再不濟,也能分散他們的精力,減緩傳道的力度吧?”

    “掄語都是怎麼說的來著?”

    “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上知道了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

    “這麼通俗易懂、武德充沛又朗朗上口的解釋,總比他們那跟老太婆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的釋意,更容易傳播吧?”

    儒家學說能根植於華夏明之中流傳兩千多年,自然有它的卓越之處。

    陳勝兩世為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炎黃子孫,深受儒家學說薰陶,自然也不可能真一刀切的反對儒家的一切精義他是打心眼裡認為,那種一刀切的、無腦的反對一切儒家精義的人,不是蠢,就是壞,再不然就是又蠢又壞!

    陳勝反對的,只是儒家學說的糟粕:比如禮教,再比如極其容易走偏的軟弱性和空談不務實特性。

    在他的設計裡,法家與儒家兩門學說,應當是漢廷向前發展的兩條腿,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只是礙於儒家在教化、宣傳方面的天然優勢,為了不讓這兩條腿變成長短腳,陳勝才必須在先期壓制儒家,等到法家在漢廷的根基打穩了之後,再放儒家精義入漢廷。

    這個先後順序,很重要!

    法家先,則律法為先。

    儒家先,則道德為先。

    陳勝非常清楚,連有著強大而嚴密的暴力機構作為基礎的律法,尚不足以約束和震懾普羅大眾,更遑論全憑自身修養的道德?

    以律法培養道德,則律法、道德皆存。

    以道德強化律法,則道德、律法皆亡。

    所以適當的歪曲一下儒家的精義,對陳勝而言,反道是恰到好處!

    陳勝才在庭院內徘迴了三四圈兒,就回想許多掄語語錄來。

    諸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個人在一起,只要有我在,戰鬥力那麼就相當於一個師!

    君子不重則不威打人你就得下重手,不讓別人對你就不夠尊重!

    子嘆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感嘆到,前來挑戰自己的人都倒下了,但是無論白天黑夜都還有挑戰者前來送死!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我所據,不逾矩三十個人才配讓我站起來打,要是四十個人我衝上去打一點都不帶猶豫的,要是五十個人會被我打的以為遇到了他們的天命,要是六十個人在我耳邊說好話,我才能消氣不打了,要是七十個人圍攻我,我就能隨心所欲亂殺了。

    等等、等等,還有個很麻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