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滄月 作品

番外:文化之根,星漢燦爛

    現實的漢江就是以很多灘險而出名,並且如果遇上強降雨,上游沖刷大量泥沙進入漢江,會在漢江形成一半清澈、一半渾濁黃沙的情況,當然,比較罕見,但會有這種自然現象。

    地上有漢江,天上有霄漢。

    這就是漢的延伸含義了,古人抬頭看到銀河,給它取了個名字,因為它像一條河,所以用地上河流的名字直接命名。

    其實就是指天上的銀河,像是無數星辰砂礫密集排列,但又不是渾濁在一起的。

    有點類似清澈的河水裡面有無數鵝卵石與砂礫,靜靜躺在水裡面的感覺,透過河水可以清澈看到砂石,鱗次櫛比,一個一個的,大大小小,波光粼粼。

    銀河、天河這個稱呼是很晚出現的,銀河已知最早就叫雲漢、霄漢。

    古人給水系造了上百個字,偏偏選‘漢’來給銀河命名,足見這個字的含義豐富與美麗,且內涵一定與銀河的形象完美契合。

    蕭何說的沒錯,其名甚美。所以作為大漢的國號。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漢,是如星河一般璀璨的國家,而漢族,就是銀河一族。

    直到這個民族上了天,探索浩瀚宇宙,甚至都不住在地球時,這個名字也不過時!

    我們就是銀河之民!

    但是!

    唉,本來是個不錯的結局,但如果只是說這個,那就是科普了。

    我這個人,喜歡往上古追溯,有個問題,我不琢磨一下,我睡不著覺。

    ‘漢’並不是一個古老的文字,相反,它在漢字系統中,誕生比較晚。周朝時候才有,甲骨文裡沒有這個字。

    而且漢水不在中原,乃在南方滄浪江的西邊。所以上古時期,中原人也用漢水來稱呼銀河嗎?恐怕不對吧?

    那麼,上古時期,銀河叫什麼?為何中原人沒有把它流傳下來?

    這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是銀河顯眼,還是漢水顯眼?為何周朝人,給銀河取名為漢?乃是用一條河命名?

    一般來講,在邏輯上,這意味著先有這條河,然後才有銀河。

    周朝人給它命名,說明它沒有名字。還用河名送給它,說明古人給漢江取名,都比給銀河取名早!

    這不奇了怪了?古人給無數條河專門造字,不給銀河造個字?天上那麼一大片銀河,沒有排面的?

    這個問題,千古以來沒人多想,奈何我好好的小說不碼,喜歡想這個,確實是吃得太飽了。

    對此,我有三個猜想。

    第一,銀河有名字,失傳了,以至於周人要重新取一個。他們尋思著像天上的漢江,就叫天漢吧。

    但這個猜想最離譜,搞笑呢,銀河的名字怎麼可能失傳?

    古人最重視天象!蒼龍星象等各種星宿,自古就有,黃帝定過歷法,顓頊定過歷法,帝嚳也修過歷法,後來的歷朝歷代也都在修曆法。

    二里頭遺址挖出個綠松石龍,跟蒼龍星象一模一樣。前不久出土的河洛古國一期工程,也有天文星象臺,對應天上各種星宿。

    北極星、火星、土星等各種星辰,自古就有名字,銀河卻沒有名字?或者名字能失傳?可能性太小了。

    天上那麼扎眼的一大片啊!失傳什麼也不會失傳它!這種猜想,把銀河的地位看得太低了。

    所以,第二種。銀河的名字沒有失傳,上古時期的確有個名字,叫什麼不知道,因為傳到周朝時,周人給它改名了。

    把以前的名字廢除,改叫漢。

    勉強說得通,但是!這又把銀河的地位看得太高,太詭異了。

    周朝啥也沒改,商朝傳下來那麼多名字,就改個銀河?看銀河不順眼?銀河是殷商人的圖騰?

    不是啊,殷商人壓根不崇拜銀河啊,或者說,迄今發現的甲骨文中,根本就沒有對銀河的任何記載!

    這種記載,絕對不是周朝人抹掉,他們沒那個本事,甲骨文大多數是早就埋起來,由現代人挖掘出來的。

    所以殷商以及之前人眼裡的銀河呢?哪去了?

    最早的記載就是西周,包括文物,這讓我不得不想第三種可能。

    第三,沒有銀河。

    準確地說,是上古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西周之前,古人都看不到銀河!

    銀河大家都知道,我小時候還能看到一部分,現在完全看不到了,夜晚我們抬頭只能看到天狼星、北極星等少數星辰。

    現在只能在無人的偏遠地區,或者北極南極這樣的地方,可以看到完整版的銀河。

    原因很簡單,空氣汙染。環境越好的地方,光汙染越低的地方,看到的銀河越清晰。

    根據空氣汙染程度,乃至光汙染程度的不同,我們能看到的星星數量是不同的,看到的銀河的清晰程度自然也是不同的。

    大家通過上網查視頻,可以看到銀河浩瀚一片,那真是極為奪目。那是完整版,定義為百分之百。

    西部高原,可以看到百分之八十左右的銀河。

    鄉下曠野或山區,應該能看到百分之二三十左右。

    至於城市,則完全看不到,天上是黑濛濛的,只有隱約的幾顆星。

    如此,以常理推斷,古代應該能看到百分百清晰的銀河才對,為何沒有呢?

    難道上古時期,有空氣汙染?還很嚴重?

    我這不是無的放矢,倒也有些佐證。

    西周《詩經》有云:“維天有漢,鑑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

    意思很簡單:天穹一角有銀河,如明鏡一般發光。在天上的織女從開始出來,一直到它落下地平線需要七個時辰。雖然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但織女在天上運行,卻沒有織成一匹布。

    河對岸的那個牽牛的給她拿著箱子,但是箱子裡頭是空的。因為織女沒有織出布來。

    很樸素的一首詩,而且西周時期就有牛郎織女的傳說了。

    畢竟織女牽牛二星太亮,自古就能看清。織女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北極星。

    我們都知道,銀河傳說就是天上的織女,用無數星辰給織出來的。

    這個傳說挺浪漫,但現在想來,細思恐極。

    織,就是一個編織的過程,是散亂的絲線一點一點密集、豐富,最後形成整體的一條匹練!

    周人為何要把銀河,想象成慢慢織出來的感覺?為何要創造一個傳說,說銀河是織女星造的?

    更細思恐極的是……西周詩經寫的這首詩,說的不是她織出來了,而是她還沒織出來!或者說沒織完!

    我是不是可以認為,夏商時期還看不到銀河,天上的星星有,但不多,大約相當於我們改革開放前看到的星空,有各種明亮星辰組成的星宿,北極星、火星、土星、天狼星、蒼龍七宿、獵戶座三星之類的,這些還是看得到的。

    但也僅此而已了,整體浩瀚如一條匹練的銀河,上古人卻看不到。所以給星宿取名,沒給銀河取名。

    可地球大自然有自我淨化功能,夏商時期環境慢慢恢復,西周時期變好了,世界又恢復了大自然原始未開發的模樣,空氣清新,星空耀眼!

    周朝人,親眼看到,天空越來越清晰的過程!

    銀河從稀疏到密集,從晦暗到明亮,從散落的星宿,到浩瀚如長河匹練,橫貫天際!

    他們見證了這個過程,每年抬頭,都能看到比去年更清晰,更稠密的銀河!

    就好像一條條絲線,一個個星屑,在明亮的織女、牽牛二星中間,一點點地被織就出來!

    如同天上勤勞的織女,每天運行十四個小時,夜夜不綴地梳理星帶。

    他們親眼看到了!給它取了個名字:天漢!

    天之霄漢如若地上之漢水,好似渾濁的河水突然變得清澈,‘沙’與‘水’變得涇渭分明!萬千星辰砂礫如同漸漸沉澱下去,人們透過河水能看到它們各個鮮明浮現!

    這種感覺,這種如漢水‘半江瑟瑟半江黃’般的見證,就活生生演繹在周朝人眼中。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斗轉星移週而復始,從上古的晦蒙,到如鏡子一般的小光,再到‘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猶如陽光一樣浩瀚的大光明。

    自此之後,對於重視天象的古人而言,銀河成了再也繞不開,再也不可不提,必須為之歌頌,並寄予無限美好寓意的天象。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語曰天漢,其名甚美!

    真的是美啊,這才是‘漢’這個字,最美的內涵。

    而學了科學的我們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空氣汙染的環境在被大自然漸漸淨化。

    名為漢的我們的,如今經歷工業汙染,又看不到星空了,好似一場輪迴。

    那麼問題來了,上古之時,為何會有那麼嚴重的空氣汙染?什麼東西汙染的?

    甚至極可能持續汙染了很長時間,堯舜時才開始減少汙染,夏商才開始恢復,西周時大自然才淨化完畢。

    那更早之前呢?炎黃、顓頊時期,什麼玩意兒在持續汙染地球大氣?

    唉,算了,這只是在講漢字系列,不是講山海經,姑且一說,姑且一看,就不聯繫在一起了,所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可能真的有外星人折騰過地球。

    也可能地球擁有上古文明,他們也有工業時代,如我們現代一般狠狠地汙染過地球,最後大倒退,重新來過。

    甚至可能乾脆就是遠古核戰爭的後續影響,一場世界大戰後,人類從石器時代重新開始玩,直到今天。

    不要覺得不可能,還是有可能的。因為我們現代文明,如果被核戰摧毀,只需要幾萬年,除了塑料與核反應堆,什麼都不會剩下……

    發明塑料可能是個巧合,鋼鐵城市,汽車輪船,統統撐不過一千年就會塵歸塵,土歸土。

    現代建築能撐過十萬年的,只有石頭……

    唉,誰又知道呢?

    雖然上古人看不到銀河這一點,沒有任何人提及,只是我自己瞎研究出來的。

    但我覺得,很可能真是這樣。

    所以為什麼呢?到底為什麼銀河會在西周時慢慢浮現,為什麼上古會有空氣汙染呢?

    我們的祖先到底經歷了什麼?亦或者他們做到了些什麼?到底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東西湮滅在時間中。

    我真的好想知道。

    我恨不得去考古,恨不得一輩子都在研究先祖們,但我終究該碼字了……嗚嗚嗚。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