袂淺 作品

第240章 第二百四十章

    康熙細品著嘴裡的番薯塊兒,覺得這粥肯定是比不上他御膳精細的,可口味確實不錯,而且番薯的滋味也超出了他的預想,他不禁覺得索額圖去年的禮物的確是獻得不錯,倒是真得差了一份兒對這糟老頭子的獎賞。

    “哇!這個甜塊塊兒真好吃呀,白露姑姑,小十還要喝粥!”

    小胤俄嚐到甜粥的味道後,睡鳳眼裡亮晶晶的,覺得用勺子喝著不過癮,乾脆把白瓷勺子給拿出來搭在一旁的白瓷盤裡,用雙手抱起小碗,仰起頭“咕咚咕咚”地將粥全部喝盡,邊用舌頭舔著嘴角的湯水,邊將手中的小碗遞給白露,奶聲奶氣地說道。

    白露笑著從十阿哥手裡接過他的小碗,伸長胳膊用大公勺子給他碗裡添粥。

    小沙彌也知道這一群人的身份,看到他們喜歡吃番薯,心裡也不由舒了口氣,又指著大盤子裡無人問津的烤番薯建議道:

    “施主們,這烤番薯的味道也不錯,只需要把外面的表皮給剝掉,直接吃裡面的果肉就好。”

    晴嫣挨個兒將小碗裡的粥餵給雙胞胎後,也騰出手從大盤子裡拿起了一個和手掌差不多大的烤地瓜。

    眾人也都跟著皇貴妃的動作,伸長胳膊拿了一塊兒烤番薯,將外面黑乎乎的表皮剝掉後,咬了一口裡面又軟又香的果肉,一時之間都不吭聲了,大盤子中的烤地瓜則是越來越少,小沙彌看見這些人吃得盡興,帶著師弟們又微微俯了俯身就步子輕輕地躬身告退了。

    待一群和尚離開廂房後,康熙就又伸長胳膊拿了一個小番薯從中間分成兩半兒,將上面的表皮都給剝掉,用手絹包著下端未剝皮的部分,身子前傾遞給了坐在皇貴妃左側的雙胞胎,讓小哥倆握著手絹吃烤地瓜,這樣既不會髒手,也不會燙手。

    看著一大家子們都在頭也不抬地吃烤地瓜,喝地瓜粥,其餘的豆製品卻幾乎不怎麼碰,康熙不由身子往後靠在椅背上尋思著,索額圖在摺子上寫,他進獻的番薯是好不容易從南邊的西洋人手裡得到的。那這五臺山的番薯是從哪兒來的?是這山裡野生的,還是哪個和尚特意尋來塊根種的?

    這種食物還真得挺容易飽腹的,也適合這大冷天吃,若是真得像索額圖說得那般是高產糧種,等回宮後就得讓皇莊上的人先停止琢磨土豆增產的法子,全力研究這番薯了。

    康熙的腦海中思緒萬分,等到大半個時辰後,一大家子才全部填飽肚子,用完早膳。

    因為用手剝番薯皮,手上和嘴角都被染得黑乎乎的,一大群人又重新洗漱,整理了一番後,才跟著皇上一道離開後院往前院裡聽和尚們上早課。

    當康熙一行人抬腳進入前院的大雄寶殿後,入眼就看到一個身材消瘦、約莫已經進入古稀之年,下頜鬍子都變白了的老和尚,正披著紅色的袈裟盤腿坐在最前方的蒲團上,閉著眼睛手裡敲著木魚,領著小和尚們唸經。

    康熙也沒出聲打擾,和皇太后、皇貴妃一起領著孩子們坐在了靠邊兒給他們皇家一行人留得蒲團上。

    小胤祥和小胤禎懷裡都抱著昨個兒傍晚安悟主持給他們小哥倆的藤球,前者岔開兩條小短腿兒坐在額娘面前的蒲團上,後者則像是個小老虎般肚子下面頂著藤球,撅著小屁股趴在汗阿瑪面前的蒲團上。

    胤礽則坐在他汗阿瑪的左手邊,強自抵抗著腦袋裡湧起來的一陣陣睏意,聽著前面的老和尚像是催眠般念著的一串串經文。

    胤禔坐在胤禛身旁,聽了一刻鐘經文就開始犯困,兩刻鐘後晃了晃暈暈乎乎的腦袋,打了個哈欠,從自己蒲團上爬起來,捏手捏腳地挪到了最後面肩並著肩坐在一起的三位準額駙身旁,隨手拉過一個空蒲團,一屁股坐在班第身邊就開始低下腦袋,睡覺了。

    班第也不喜歡這佛經,而且他和巫|爾|袞、噶爾臧一樣,目前的漢語水平還只限於聽懂常用語,哪能知道這老和尚嘴裡唸叨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呀!

    他本想像身旁低頭打盹兒的大阿哥一樣擺爛,可瞥見坐在斜前方帶著三個妹妹一道認真聽佛經的大公主姣好的側臉後,又強自提起興趣聽著佛經,就是擔心萬一待會兒等早課散了後,大公主若是跟他交流佛經,他說不上一句話那不就尷尬了嘛!

    巳時四刻,當外面的鐘聲敲響後,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時辰的早課總算是要結束了。

    坐在最前方不喜歡吃齋唸佛、漢語也不大能聽懂的皇太后覺得聽了一場無字天書,總算是不用再聽了。

    盤腿坐在她旁邊的皇貴妃和皇上也因為昨晚沒有休息好,精神不濟沒怎麼聽得進去早課的內容,瞅著他倆跟前被主持和尚說有佛緣的雙胞胎,小十三靠在身後額娘懷裡,睡得嘴角口水直流,小十四更是摟著藤球熟睡後,在蒲團上三百六十度地轉了一圈兒,如果不是康熙時不時就將因為小兒子的動作而往一旁跑的蒲團拉回來,小胤禎就要懷裡摟著個藤球,自己也縮成個球,像是扔保齡球般那撞,直接滾到前面將唸經的老和尚給撞翻了。

    整場早課裡,皇家一行人認真聽講的人屈指可數,四阿哥胤禛就是其中最優秀的代表。

    胤禛雖然對這佛經的內容不大能理解,但是卻莫名能夠感受到這裡面浩大的禪意纏纏繞繞地對他撲面而來。

    因此他細長的丹鳳眼越聽越亮,恨不得自己也搞來一件袈裟,一個木魚來閉上眼睛好好敲一敲,倒是誤打誤撞地開啟了未來雍親王后半生的信佛之路。

    在眾人的期待下,當老和尚終於將最後一句經文唸完後,盤腿坐在蒲團上的小沙彌們就紛紛站起身子,一臉受教地對著坐在最前方的老和尚,雙手合十打佛號,出聲說道:

    “多謝行森師伯祖領著弟子們誦讀佛經。”

    皇家一行人也都跟著陸陸續續站起身子,聽著佛經睡得正香的胤禔被班第給推醒後,還一臉懵逼得四周望了望,發現早課結束了,才忙抬起手擦掉嘴角流出的口水,從蒲團上站了起來。

    “行了,你們都下去忙活吧。”

    慈眉善目的行森老和尚,即使年逾七十,但仍舊精神矍鑠,待睜開眼睛後就無需旁人攙扶,自己按著地面從蒲團上站起了身子。

    等滿殿的小沙彌如潮水般盡數退去,康熙才抱著懷裡的小胤禎走到行森跟前,舉起單手放在跟前打了個佛號,淡聲開口喊道:

    “見過行森大師。”

    “老衲拜見皇上。”

    行森先是低頭看了看,康熙懷裡摟著藤球,仰著小腦袋目不轉睛盯著自己白鬍子瞅的小十四,在他的大耳垂下掃視了幾眼,才笑著對康熙雙手合十打佛號,微微俯身回禮。

    皇貴妃和皇太后也忙帶著身後一大群孩子們跟著走了過來,雙手合十打了個佛號。

    行森大師看著這麼大一群人,心中不禁嘆了口氣,趕在康熙開口詢問前,就低聲說道:

    “老衲知道皇上前來清涼寺的目的,皇上無需多言。”

    康熙聽到這話,鳳目裡瞬間就滑過一抹銳利的光芒,看著眼前老和尚渾身由內到外散發出來的沉靜之意,摟著懷裡小兒子的胳膊緊了緊。

    行森像是沒看到康熙擰眉的樣子似的,含笑看了他一眼,就又開口繼續往下道:

    “皇上無需防備老衲,老衲是黃土已經埋到脖子處的人,估計用不了幾年也會跟著前任的主持師弟,圓寂了。”

    “當年師父他老人家收行痴師弟,以及圓寂前一個月收順江而來、包在襁褓裡的智空小師弟時,兩位師弟的剃度都是老衲來做的。如今時隔多年,早已物是人非,老衲奉勸皇上莫要強求,去後山看看吧,或許有機會碰上想見之人。後山的番薯熟了,估計他也要回來了。”

    行森老和尚雲裡霧裡地說完這番話後,就從懷裡掏出來了兩個掛著紅繩的平安符,一臉慈愛地掛在了雙胞胎的脖子上。

    看著在皇貴妃懷裡目光清亮的小胤祥,歪著小腦袋,用胖乎乎的白嫩小手握著手心裡的紅色繡著金字的平安府上下搖晃著。

    行森忍不住含笑道:“兩位小施主是有福氣之人。”

    “皇上請便,老衲就先行告退不打擾您和家人了。”

    說完這話後,行森老和尚就又朝著眾人雙手合十打了個佛號,而後彎腰拿起他放在地上的木魚,自顧自地朝著大殿門口走去。

    康熙盯著他遠去的背影眉頭就皺得更厲害了,看著懷裡將平安符往藤球上貼貼的傻兒子,他不由轉過頭朝著靠在牆邊,一臉莊嚴的佛祖看了幾眼。

    “玄燁,這大師的話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啊?”

    皇太后聽得似懂非懂的,不由看著康熙疑惑地詢問道。

    是兄弟姐妹們唯一知道此次祈福真相的胤礽也微微仰頭看向康熙。

    皇貴妃雖然沒有出聲說話,但也不由在心中猜測著,莫不是這寺廟後山裡暗藏玄機,還是說順治其實沒有外出雲遊,藏身在後山裡?

    康熙默然沉思了一會兒後,才對著皇太后和皇貴妃開口說道:

    “皇額娘,嫣兒,我們去後山看看也好,興許那裡的景緻頗為不錯,行森大師才讓我們前去一觀呢。”

    胤禔聽到這話,忙從兄弟們中走出來,滿眼都是要去後山大玩特玩兒的興奮,愉快地大聲喊道:

    “汗阿瑪,那咱快些去吧。”

    他的話音剛落,一群孩子們也都高興了起來,顯然都是不想再聽和尚們唸經了。

    康熙點了點頭領著一大家子走出大殿,隨便喊了一個掃地的小沙彌讓其帶領著他們往後山走去。

    當一群人跟著小沙彌,穿過前院、後院,徑直走出寺廟後門,站在門口往遠處眺望時,就看到天空上的太陽已經漸漸移到頭頂了。

    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遠處的群山連綿不絕,甚至有的山頭上還掛著白皚皚的雪,他們將視線收回離他們最近的後山,就瞅見一群群手裡拿著農具、肩上揹著竹簍、竹筐,穿著僧袍的年輕和尚們在開墾出來的菜地裡,彎著腰辛勤地勞作著。

    若不是這些人都是光溜溜腦袋上點著戒疤的寺廟和尚,眾人還以為這是誤入農場了呢。

    “這,這些都是你們開墾出來的菜地?”

    康熙看著離他最近的和尚用手裡沾著泥土的菜刀,“咔嚓”一下將水靈靈的大白菜根部全部切掉,而後就一臉喜色地將長得非常好的大白菜整理好放進身旁的竹筐裡,在隔壁的另一片地裡,另一個和尚正在彎腰撥蘿蔔、薅花生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