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祈十弦 作品

第三十三章 呂卡翁

    是真的虛幻如煙。只要一次小小的矛盾,就會徹底消失、再也不見。

    羅素在大學時期,認識的這種朋友還是挺多的。畢竟在崇光島,能考上崇光大學的沒幾個不是人才——大家都是人才起步,混雜著零星的天才和鬼才。

    但其中羅素認識最早的,就是從高中跟過來的呂卡翁。

    當時的羅素還沒有覺醒前世記憶,他其實也就是個才能有些異常、又莫名其妙懂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識的學生。

    他當時真的很在乎同學之間的情誼。

    所以羅素從最開始,就很看重呂卡翁。

    ——因為呂卡翁就是能跟得上羅素的那種人。

    他本身有著「科學家」級別的才能,也有很經典的那種「學者病」

    或者說,他被同學們討厭、疏遠的原因之一

    就是他身上有許

    多那種科學家在小時候會有的毛病。他的不臺群,也正是因為他太聰明瞭。

    羅素當時有一次,擔心呂卡翁會因此而抑鬱。於是過去想要開導開導他。

    結果呂卡翁這個真實的高中生,卻說了讓羅系沒想到的長長一段話:「我並不恨他們,我只是發自內心的可憐他們。

    「他們是如此的恐懼著自己的無能,畏懼若自己將在社會中淪為下等人的未來....他們對我的傷害,只會讓我感覺到他們死期已近。不是他們要死了,而是他們未來的可能性要死了。

    「雖然我自己也未必能走多遠,我真進了崇光集團也未必能堅持幾輪師選。但我肯定會比他們走得遠——而且是要遠得多的多,至少在崇光集團內堅持到四十多歲我覺得還是沒問題的。那時我已經能積累足夠的錢和實力,而他們將會渾渾疆噩的活著,失去一切的光。

    「我一直盯著他們看,不是在記住他們的臉,謀求報......是在試圖通過眼神來讓對方遲疑、隨後開始反思。

    這是我對他們的施恩——如果他們能因此而意識到哪裡不對勁、意識到自己的幼稚與愚昧,並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的話,他們還是有的救的。未來或許還會有點光明的前途,他們到了那時是會感謝我的。

    「而假如他們仍然混沌而不清醒,那麼我就是在目送他們走入毀滅。既然我知道他們已經是個死人了,又為什麼要和他們計較呢?」

    如果要說呂卡翁所說的話,有多麼的正確、多麼的成熟,那倒也未必。嚴格來說,還多少帶點中二。

    但作為一個高中生,能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發自內心的明白這個道理——能夠將目光看向真正的「未來」,而不僅僅只是看到「高考」、「大學」、「畢業之後」,並且能精確的判斷、憑藉自己的才能究竟可以走到什麼程度,而不是盲目對自己的未來懷揣著無限的自....這是非常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