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菜團 作品

第二百二十八章 金鑾殿上,七步成詩(五千字求訂閱月票)

    “陛下,是微臣……錯判了。”

    輸了。

    當道門出面,都察院的一切指控,便都沒了意義。

    猜疑?潑髒水?讓皇帝懷疑?一切的算計,都敵不過道院一句話語。

    “竟是首座出手,搭救帝國良才,回去替朕謝過他。”皇帝故作驚喜。

    東方流雲拱拱手,飄然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心中想的是:此人竟與首座結緣,果然是天命之子沒錯了!

    此番又結了一個善緣。

    不枉我爭取來這個作證的機會,呵呵,可笑院內一眾弟子,懵懂無知,錯失機緣。

    可笑可笑。

    ……

    殿內。

    塵埃落定,皇帝掃了眼都察院眾人,冷聲道:

    “你們,還有何話說?”

    都察院眾御史,呼啦一聲,齊齊跪倒,瑟瑟發抖:

    “我等聽信小人讒言,險些錯殺忠良,請陛下降罪!”

    皇帝冷哼一聲,譏諷道:“都察院先出叛徒,又攻訐忠良,是該降罪。”

    御史們大恐:“陛下恕罪!”

    “……”群臣暗罵,心說這也太不要臉了些。

    不過說歸說,言官身份特殊,倒不會因為彈劾錯了人,便如何。

    否則,誰還敢上奏。

    但這一遭,小懲大誡,是免不了的。

    皇帝收斂怒意,忽而起身,一步步走下臺階,竟是朝著下方的齊平行去。

    群臣訝異,不知皇帝意欲如何。

    按照流程,既然案子已水落石出,便該宣判無罪,揭過這茬才是。

    大殿上。

    齊平盯著地板,聽到結果,也是鬆了口氣,如此一來,自己這場劫難算是度過了。

    有驚無險。

    只是……為啥覺得,皇帝的聲音有些耳熟?恩,彷彿在哪裡聽過,但他一時,又想不起。

    畢竟,齊平很篤定,自己從未有機會見過這個帝國的統治者。

    而這時候,聽到腳步聲接近,他忙收斂心神,有些茫然。

    下一秒,卻只覺得,一雙溫暖修長的手,扶在了他的肩膀上:

    “齊愛卿,受苦了,快些起來!”

    大殿中,各衙門大臣一怔,表情愕然。

    皇帝親自攙扶?

    這是什麼待遇?

    愛卿……

    一個六品小官,連上朝的門檻都摸不到的武將,竟被稱呼為“愛卿”?

    要知道,在這等場合,一個稱呼,可以代表很多事。

    一時間,內閣大臣,六部尚書等人,眼神都不對了,更有官員吸氣,意識到,陛下恐是頗為看重此人,故而,施恩拉攏。

    典型禮賢下士的手段。

    可以理解,畢竟憑白糟了磨難,若不施恩,以後難免嫉恨……

    只是,在他們看來,賞賜褒獎便可,這般親自攙扶,便太過隆重了。

    張諫之抓著鬍鬚,眼神微動,心想女兒參與的那書屋,倒是一步妙棋。

    老首輔黃鏞板著臉,沒太多表情,只是眼皮垂下,掩飾著瞳孔裡的光芒。

    杜元春驚訝極了,心想劇本里也沒這一出啊。

    他知道,齊平並未遭受什麼磨難,在詔獄裡過的舒服極了,故而,也沒太大收買人心的必要。

    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而作為當事人的齊平,腦海中突地閃現出一個人,心底生出荒謬感,他確認般起身,抬頭。

    看清了皇帝那張噙著笑意的臉。

    與腦海中,南城小院裡那個人完美重合。

    “金……”齊平大腦一片空白,怔住了,下意識開口。

    卻給皇帝攔住:“愛卿何故失神?”

    遞來一個眼神:別亂說,場合不對。

    齊平忙閉嘴,心亂如麻,腦海中一條條信息勾連,以往的線索鏈條閉合,他終於明白了,皇帝為何信任他。

    以工代賑以及南北分榜的方案,又為何都能上達天聽。

    “金先生是皇帝……”

    “所以……雲老頭是帝師?堂堂帝師,住在外城小破宅子裡?要不要這樣戲劇性?”

    “哦對了,我還把妹妹塞給了他當學生,還有,我還在皇帝面前裝逼……”

    齊平感覺很淦。

    臉上卻不露分毫,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謝陛下隆恩!”

    杜元春走過來,為他卸下鐐銬。

    在金鑾殿上,一位位跺一跺腳,整個帝國震顫的權臣注視下,齊平揚眉吐氣,望向了那些跪倒在地,不敢起身的御史們。

    這群,本該與鎮撫司站在一起的官員。

    眼神冷淡。

    皇帝輕笑一聲:“有什麼想說的,儘管說。”

    眼神裡的意思是:不爽就罵,平常朕見慣了這幫言官罵人,倒沒怎麼看到他們捱罵。

    這也可以?齊平詫異,心中一動,忽然邁出一步,高聲吟誦: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皇帝一怔,這是……要作詩?

    金鑾殿上,現場賦詩?

    他眼睛一亮,周圍,其餘大臣也是豎起耳朵,想起了此人“詩魁”之稱,“詩仙”之名。

    當日,桃川詩會力壓京都文壇,這幫文臣,也是讚歎不絕的。

    只是,自那以後,齊平便幾乎再也沒了詩作。

    有人說,齊平是將畢生詩才,都耗在了那一夜,卻不想,時隔數月,這位帝國第一詩人竟在此情此景,再度賦詩。

    齊平緩緩行走,邁出三步: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張諫之揪著鬍子的手一頓,禮部何尚書眼眸微眯。

    眾人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副畫面:

    烈火熊熊,豆杆在釜下燃燒,豆子在釜中哭泣。

    這在喻指什麼?

    是了,都察院與鎮撫司皆乃監察衙門,本該同氣連枝,此刻,卻自相殘殺,他是將自身,喻作那鍋中黃豆?

    在場文臣,皆是絕頂聰明之輩,瞬間便領悟詩中含義。

    地上跪伏的一眾御史,亦是臉色變幻,有人動容,有人羞愧。

    齊平最後邁出三步,走到一眾御史面前,頓了頓,念出最後一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靜!

    金鑾殿上,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