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140章 踏青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啊不,應該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也不對,因為寒食節出門的這一天,是個春光正好的大晴天。

    清涼而不刺骨的晨風,吹拂著郊野當中搖曳起伏的草木,還有被新翻灌水不久,才插上禾苗的田地;而送來一陣接一陣,有別於城市生活煙火氣息,專屬於鄉野山林特色的清新味道。

    實際上,在京畿道乃至關內道已經被高度開發的情況;如今只剩下一些歷代營建的山陵附近,以及作為天子禁苑的北外苑內,還有大量自然繁衍的野獸獵物。但也造就了許多為了獲得皮毛肉類取利,而自發形成偷獵遊民的聚居點。

    所謂的“草淺獸肥,以禮畋狩,弓不虛發,箭不妄中”(《唐會要》卷二十八《蒐狩》)。這還是因為梁公在世時,全力推動柴草改石炭,同時又進一步的封禁山林改田的開發,這才保全下來京畿道內,從太白山到樓關山間的大片山林草場。

    按照江畋前身記憶,作為重建新府兵體系的基礎。關內號稱八百里秦川的平野上,其實早已經被見縫插針式,劃分出大大小小的府兵屯莊所佔據滿了;只是新體制其實仿照了後世國營農場的方式,進行集體勞作和組織經營。

    這樣既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宏觀規劃下的內部流通、互補效應;還能避免原有班田制下,以個體經營土地,還要自備器械口糧服役的府兵(小地主),不堪忍受紛紛逃亡,或是被地方豪右、大戶給兼併的結果。

    畢竟,按照後世相對成功的經驗,集體勞作和組織生產之下,對於意外風險抵抗能力更強,也更加團結富有凝聚力。同時,因為保持農閒軍訓的傳統和集體勞作的默契,也是朝廷優質的預備役兵源。

    因此,地方上若是有人敢於犯天下之大不違,侵害這些集體所有制的府兵屯場利益;那是嫌來自朝廷的鐵拳不夠硬實,還是生怕眾多預備役或是現役軍人眷屬,不敢聚集起來給你父母官好看?

    然而,這又誕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沿著環繞長安的八水,而逐級攔壩造堤建立起來的,諸多官私水力工場、作坊;與這些軍府屯田所需的灌溉水源之爭;然而對於朝廷正可謂是手心手背都是肉。

    新軍府固然是朝廷中樞的兵源基石,但是大量沿水而設的水力工場,同樣也是朝廷在薄免田賦之餘,額外創造價值和稅收的來源。因此,在朝堂博弈多年之後最終結果,採納了讓肉爛在鍋裡的折中方案。

    也就是八條徑流的沿岸地方十里之內,以水利工場的營造和生產為優先;同時,在其他地方以軍府屯場灌溉為優先;由此形成了上游相對扎堆的工場地帶,和下游連片府軍屯場遍佈的現有格局。

    與此同時,雖然為了避免新軍府的惡性膨脹和浮濫化;自梁公時代起就以聖訓/祖制的形式,嚴格限制了最初軍府的定額;即享受免稅免役的每戶府兵之家,只能有一個兒子/女婿繼承家門的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