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170章 驟見

    所謂的僧帽巖,及其所在鷹嘴山一代,其實都是來自附近山民,獵戶的通稱。雖然大唐已經中興太平百多年,但還有人生活在山林間;有些習慣狩獵為生,依靠獵物就能賣個好價錢;有些是罪犯。

    他們通常是罪行較輕的類型;又不想被流走外域九邊,因此才躲入山裡。只要避過最初官府緝拿的風頭,遇到定期千秋、萬壽的大赦,或是新君登基之後,重新派遣御史理刑寬獄;就可投案贖免。

    所以,在一些人煙稠密的城邑和地區附近,山林當中其實也維持了,不少類似背景的大小聚落,被稱為“山棚”“野落”。因此,在前往僧帽巖的這條山間小徑,就是他們日常所開闢和踩踏出來。

    只是在時斷時續的濛濛細雨中緣山而上,腳下盡是又溼又滑的泥濘,身上還穿著甲冑,手裡拿著一些臨時準備的器材,頭重腳輕的很容易讓人連連滑到,而將戰袍披風都沾染成泥濘一般的顏色。

    而走到了半山腰之後,連負載的馱馬也接連打滑,蹭傷了蹄腿再也無法繼續行進了。這時候,身為帶隊校尉的劉景長,也只能下令在一處靠近整片山岩的林間空地,建立起個看管騾馬的臨時營地。

    然而,剩下的整團(現有243名)士卒,除了一隊原地留守之外,其他三隊都按照江畋的要求,進行了因地制宜減重和換裝。去掉礙事的披風和大氅,卸掉腰下和肩膀的甲片,還有遮擋視線的帽盔。

    將山林中不便發揮的木槍和長稍留下來,只留下少數齊肩長可刺可擲的短矛和輕便的小圓牌;作為副武器的制式橫刀,部分也換成了錐頭鐵棒,長軻斧等破甲重兵;維護不易的強弩也換成捆投標。

    最終,按照30-50人左右的編制,組成若干個長短遠近搭配,便於散開搜索也能簡單結陣的臨時戰團;就此分批進入溼潤依稀的林間坡地,向著遠處依稀可見的僧帽巖,依次而上拉開搜索和包圍網。

    此外,作為居中指揮和接應的本隊裡,鐵網、撓鉤、生石灰的特攻三套件也不能少。雖然在倉促之下只能就地取材,找到幾張獵戶的捕鳥網作為替代;又差不多把野店的幾面土牆,都給刮乾淨了。

    至少因為之前多次吃過虧的緣故。儘管這支人馬當中,不是沒有人對著突兀冒出來的江畋,持有某種懷疑和信心不足,但是在某種令行禁止的慣性之下,還是在經過的林隙,佈下道道帶響鈴的拌索。

    這種間隙留得過於既高且寬的拌索,本身是拌不到任何人員或是普通野獸的;但一旦遇到目標之後,卻足以在倉促的追逐搜尋當中,提供相應的方向指引。

    接下來越往山上走,腳下深淺不一的泥濘,也逐步變成沙沙作響的礫石,然後又變成更加硬實的碎石堆;蔥綠蔭挺的高大樹木,也逐漸變成低矮的灌叢;又變得越發稀疏,遮不住蹣跚而上的身形。

    這時候,前方搜索的小隊軍士,也發了第一處異獸留下的痕跡。那是數道從山壁上抓撓、攀爬而上的爪痕;然後,又變成深陷泥沙中的寬大足跡,被踩平折斷的灌叢和荊棘中掛下來的點點皮毛。

    隨著一處帶著發黑血跡的拖痕,最終一處掩藏在近頂山凹處的小村落,出現在了江畋等人的眼中。這裡地勢平緩而被風面陽,又有山壁上流淌而下的泉水;因此,堆簇著十幾間陳舊泛黑的棚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