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七百二十五章 泉宮

因為心情大好的緣故,這場專門為了用來展示,當朝儲君身體狀況有所好轉,而原定五到七天的田獵秋狩活動,也在太子李弘的堅持之下,整整持續了十一天才結束;也吸引了更多的參與者。





其中包括了往來絡繹不絕的,西京宗室、外戚子弟,勳貴和大臣的親族、家人;在京候任的官員,遊學待考的士人學子;乃至是六門兩館的學士、學生;因此在互動交流之下也很是一番熱鬧。





尤其是在最後幾天,同樣受到太子李弘徵召,而從外地趕到現場的李嶠、崔融、蘇味道等人,當場輪番即興所做的《京西奉御東宮田獵賦》;更是將這種花團錦簇、文采斐然的氣氛推向高潮。





當然了,恰逢其會趕來作賦的這幾人,在江畋所知歷史中並非等閒之輩。其中的趙郡欒城人蘇味道,九歲就能撰寫詩文,19歲就考中乾豐二年的進士,初放溧陽縣尉,如今正在吏部等待銓選。





但他將來的前途可是一路顯赫非常,曾在高宗、武周朝三度拜相,最終以因親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遭到神龍革命中復辟李唐的中宗貶斥;在他的後人中最有名氣的就是蘇洵、蘇軾、蘇轍。





而趙州贊皇人李嶠:字巨山,現任三原縣尉,在後世同樣赫赫有名。他少年有才名,十五歲精通《五經》,二十歲考中進士。在武周、中宗朝三次拜相,官至中書令,階至特進,爵至趙國公。





最後一位齊州全節(今濟南市章丘市)人崔融,雖然沒有前兩位那麼顯赫,但也是武周、中宗朝的重臣兼文壇大家;創立“崔氏新定詩體”;與蘇味道、李嶠、杜審言齊名,合稱“文章四友”。





當然,這時候他還是一個在京遊學,以待科舉的新嫩士子;因此,反而是最晚收到東宮徵召的消息。但不管怎麼說,隨著未來“文章四友”的雛形到位,太子李弘意下的編撰局就此功德圓滿。





而既試水的《古聞今要》頭刊發行,很快在京城紙貴中被搶購一空後;很快進入第二期刊載的主題內容,就正好以這一次東宮秋狩所得諸多詩詞歌賦為主;為此,太子李弘專門賞下不少錢帛。





在此期間,江畋也得以觀察和見識到了,這些形形色色的未來名臣、文章種子;在年輕時代的各種放蕩不羈,豪爽率性、意氣風發、清冷超脫的一面。但是令他意外最多的卻還是那位李敬業。





身為元勳之後、清貴閒人的他,此時還並不像後世史書上,所描述的那般志大才疏、剛愎自用,乃至喜歡紙上談兵的形象。事實上,作為歷經太宗、高宗朝的凌煙閣功臣,開國名將李勣之孫。





因為家學淵源的緣故,他的武藝、韜略的功底其實相當不錯;雖然無法與開國功臣的祖父相提並論,但也是知曉弓馬嫻熟、善於騎射,頗有才智稱著。當任眉州刺史時,以奇計大破西山群蠻。





後來因為時任中書令的李勣亡故,才不得不從任地召還襲爵英國公;因此,當任了清貴的太僕寺少卿之後,就一直在京閒散至今。再加上勳臣子弟的背景,對於太子李弘具有天然的親近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