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八百三十二章 市聞

而今天正當中元佳節,乃是傳統秋獲的第一場慶典,以及祭祀先祖和田神地靈之日;哪怕再寒陋的貧戶,也會在這一天竭盡所能,湊出一碗麥飯來祭祖酬神;太廟中更要舉行祭告天地的薦新之禮。

這一天也是佛門一年一度的孟蘭盆香火和中元齋,道教的地官清虛大帝赦罪日的法會;以為超度那些積業難以超脫的亡魂。所以,早早就有無數居民湧入東大市內,採買節日所需的各種時用物件;

因此,略過了這個第二次撞見的小意外,待到真正進入了東市的範圍之後,江畋才真正感覺到,與中元節相關的節日氛圍。那是無所不在的幡子和掛旗,上面描繪著各種的護法神祗和經文、符咒。

乃至是二十四孝、神獸報恩、祥瑞出世之類的,古代傳說故事和佛道變文。當街兜賣的各種河燈、紙型,用來供奉的香花、彩表,焚香禱告所需的燻爐、淨瓶等;裁剪成菊、荷樣式的粗絹和帛布;

還有專門製作成圭璧幣帛等形態的“瘞錢”,也就是後世的冥幣/紙錢;成堆成袋的擺放在各處香火店和雜賣攤位上。其中甚至還有按照身份,鑲貼以金箔、銀箔或是朱印、墨書的三六九等差別。

顯然是對應官品位階。後世洪喜慶的《杜詩辯證》中說:“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剪紙為紙,以代束帛,至唐盛行其事”。唐代張籍也有《北邙行》曰:“寒食家家送紙錢,烏鳶作窠銜上樹。”

還有人在街邊撘起簡陋文案,為那些目不識丁的民眾,撰寫焚送先人的祭文。卻是一些貧寒士子、生員,貼補用度的副業;因此可以看到操著各種口音,毫無斯文體面的討價還價和當場誦讀聲聲。

更有僧道之流拿著各色法器,吹吹打打的行遊在街道上;身後跟隨著一群同樣大聲唱誦,經文或是法咒的虔誠信眾,前呼後擁穿街而過。因為在今天除了各處寺觀,大開水陸法會和羅天大醮之外。

也是這些教門中人,唯一可以得到官府的默許走上街頭,以祈福和超度為由,公開當街變相傳道和擴張影響的日子。因此,當“福生無量”與“慈航普渡”迎面相遇時,也深有默契一笑錯身而過。

甚至到了後來,江畋還看見一行穿著白袍頭戴布冠,高舉著環形十字的景教僧和信徒。只是他們唱誦的更像是首歌子:“主父阿羅訶高居九重光明天;”“慈愛世人下降移鼠大聖本生福報綿澤。”

“唯主父阿羅訶、真子彌施訶和真靈淨風王,三聖歸一。”因此,本來就在路上耽擱晚了的馬車,很快被擁堵在東市內,蛛網密佈街道上的人潮中,只能像是龜速一般的走走停停,向前挪動著。

然而,一處有些突兀的建築以及其中的擺設,讓江畋不由“咦”了一聲;因為那是一處門庭若市的院落,一邊擺滿了泥色尚且新鮮的筒狀圍爐,一邊則是層層疊疊的擱架上,密密麻麻的黑色煤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