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米粉 作品

第274章 《仲尼》(第三更)

    從小聖賢莊內出來的三個人,被自己直接、間接知曉的三個人,竟然沒有一位是以儒家學問作為立身之本的,韓國公子韓非融貫法家之大成,堪稱曠世大才。

    鄭國雖出小聖賢莊,但似乎又學問於水家,於天下水工之事精通,治水於諸夏間,若是可以將數百里秦川整治工程,就算是韓國的疲秦之計,秦王政覺得也會獎賞鄭國。

    至於面前的李斯,更為有趣!

    那日與玄清大師、蓋聶先生一起前往文信學宮之時,曾聽其言,似乎理念與剛成君相左,並不太同意即刻修正秦法,但這一點深挖下去,似乎與文信候這幾日的動作亦是相左。

    觀其所行,亦不像儒家的弟子,更像一位實幹的法家子弟,如此這般,秦王政興趣越發而顯,眼中亮光閃爍,從座位上起身,輕語之,走下廳中。

    河渠事了,陡出這般詢問,又觀秦王政已經從上首走下來,拱手一禮,神色略有凝重,腦海中思緒萬千,其言雖短,但含義非凡。

    從進入興樂宮以來的話語雖不多,但李斯已經隱約感知出這位大王絕非等閒之人,所發兩問,看似閒適論學,實則意蘊重重,直指實際要害。

    既然知曉自己是儒家荀況門下,但今入秦以來,卻是在為文信候編撰《呂氏春秋》,到底是為了出人頭地而如此,還是已經拋棄了師門所學。

    而且,《呂氏春秋》之書內蘊治國理政之道,雖不簡單,然與百年來的商君之法略有不同,自己接下來的回應無疑將會印證自己的理念。

    換言之,就是想要看看自己的立足點!若這個立足點與秦王之立足點重合,自然可能大展抱負,而如果與秦王內心之立足點背離,自然便是命蹇事乖。

    更實在地說,選擇對了,未必壯志得遂。選擇錯了,卻定然是一敗塗地。另則,若想將王者之心揣摩實在而後再定說辭,卻是談何容易!秦王可能有定見,也可能當真沒有定見而真想先聽聽有識之士如何說法。

    少許沉吟之際,李斯心下不禁一嘆,怪不得師兄韓非寫下《說難》之書,說君果然難矣!儘管一時感慨良多,然李斯更明白一點。

    在此等明銳的王者面前虛言周旋,等於宣告自己永遠完結。無論如何,只能憑自己的真實見解說話,至於結局,只能是天意了。

    “李斯入秦,得文信侯知遇之恩,故而不計學道軒輊,為文信侯代勞編撰事務。此乃李斯報答之心也,非關學派抉擇。”

    “若就《呂氏春秋》本身而言,李斯以為,其書備採六百餘年為政之成敗得失,以王道統合諸家治國學說,以義兵、寬政為兩大軸心,其宗旨在於緩和自商君以來之峻急秦法,使國法平和,民眾富庶。”

    “以治學論之,《呂氏春秋》無疑煌煌一家。以治國論之,對秦國有益無害。”

    沉吟片刻,秦王政已經行至廳中,隨意而動,一側的宮女獻上熱騰香茗,正單手持之輕抿之,旋即,李斯身軀微轉,娓娓道來。

    此語乃是自己中正而言,乃是肺腑之言。

    “哦,煌煌一家,可是近年來,在咸陽城內頗有所聞的雜家?”

    秦王政沒有做評價,仍舊持一杯熱茗,聞李斯回應,一雙丹鳳之眸緩緩眯起,回問之。

    “不錯,非法,非墨,非儒,非道。亦法,亦墨,亦儒,亦道。諸子百家可稱雜家!”

    李斯頷首以對。

    “文信候好大的氣魄,自成一家!採道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一體,雖看似駁雜,又似乎睥睨百家。”

    “這也是文信候自己認定的?”

    秦王政不可置否,言語有些深沉,迴旋在偌大的興樂宮中,看著身前不遠處的李斯,面上一絲笑意忽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