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橋 作品

第59章 人間有禍,天居其末,多半人為(為天草蒼竹氏萬賞加更!)

    這個年代,收一斤糧,要留至少三分之一做種,如果一茬種不活,大多數農民,是沒有本錢再弄來谷種,再種一茬的。

    大嶽朝的科技院裡,有人培育糧種,優化糧食產量。

    但是這東西,即便是知道方向,也需要時間培育與等待,並不是能那麼快普及的。

    曹柘跨過田間的小道,對一位老農問道:“這位善人,貧道武當張三丰,自南邊來,見黃河水濤濤,各支流也多半未曾乾涸,怎麼這良田之中,卻缺水至此?”

    老農滿臉愁容,用濃重的鄉音道:“不機密呢!老天爺不下雨,添球的很,幾古將是縣太爺說了,河裡的水,朝廷有用處。”

    “朝廷說不讓動?”曹柘皺了皺眉。

    “也末說不讓動,就是要分配。”

    “上游都用了,下游就末了。”老農說道。

    這時,又有一些旁的農民圍過來,對曹柘有些戒心,看到他身穿道袍,便又放鬆了一些戒備。

    足以見得,道士在民間的口碑,還是可以的。

    “井水呢?”

    “井水也不讓動?”曹柘又問。

    一位口音稍輕的年輕農民回答道:“井水都幹了,縣太爺說的。反正俺們村子的井裡頭都幹了。”

    “也末都幹,徐大善人家的井挖的深,還有水咧,每天都送幾車水給俺們。”

    “不過不夠用咧!”

    “儲水呢?”

    “朝廷早有法度,雨時儲水,旱時用,去年好像沒幹吧!”曹柘又道。

    “儲水早用咧,前幾天黑界(夜晚),縣太爺和徐大善人帶人挑的,都撒到田裡了,就是莊稼末見好···。”又一位農民搶答。

    曹柘又問了幾句,答案大同小異。

    聽起來似乎是地方官府與鄉紳通力合作,並未在其中搗鬼,只是天災而已,人亦無可奈何。

    沒有妄下結論。

    曹柘向農民們告辭,先去一些村子裡的水井處查看。

    井裡確實是空了。

    井打的不夠深,地下水位下降,確實會容易乾涸。

    曹柘又轉道去了徐大善人家,悄悄飛落在對方的房樑上。

    看著正抱著十四歲小妾睡覺的五十歲大善人,曹柘也不客氣,直接對他用了攝心術。

    原本鼾聲如雷的徐大善人,睜開雙眼,呆呆的坐起來。

    而他旁邊的小妾,依舊睡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