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笑 作品

第五百七十三章 捉小人

    下馬鄉這裡地勢崎嶇不平,自古以來就民風彪悍,盜匪輩出,之所以被稱做“下馬”鄉,就是剿匪的官兵到這裡不能騎馬了,才因之得名。

    解放後,這裡的匪患鬧到五八年才徹底平息,這還是採用了“只究首惡,其餘不問”的策略,否則的話,鄉里的自然人口減員三分之一都未必剿得平。

    等文革開始之後,陰平縣有人提出要清算下馬鄉山民手上欠著人民的血債,結果一夜之間,無數青壯漢子持起獵槍重艹舊業,搞得前來清算的紅衛兵小將們死傷狼籍,一時間無人敢再踏入下馬鄉。

    最後還是鳳凰地區和陰平縣的革委會先後確認,下馬鄉這裡屬於人民內部矛盾,這陣風波才逐漸平息。

    後來又是有軍隊響應號召前來“支左”,不過當時的群眾團體都是左派,部隊本想是“一碗水端平,支左不支派”的,但事實上還是搞成了支派,這次下馬鄉被捲了進來,遭受了慘重的損失之後,山民們再次嘯聚山林充當了綠林好漢。

    直到“十年浩劫”結束,好漢們都沒出山,再次平靜就是79年的事兒了,那還是縣政斧藉著落實政策的機會,放出了“自首不究”的風,又號稱再不聽話就要調來軍隊圍剿,後來又誘捕了幾個名聲響亮的傢伙,三管齊下,才將局面穩定了下來。

    自此,下馬鄉成了陰平人提起來就頭疼的地方。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為了下馬鄉的鋁土礦,也為了馴服這些悍勇的傢伙,縣政斧撥款修了一條路,這裡的經濟狀況開始好轉,下馬鄉才逐漸擺脫了留給別人的“土匪”印象。

    鋁礬土能外運了,下馬鄉這兒風波再起,隨著各路亡命紛紜而至,山民們頭一次發現,原來這世界上還有比他們還不怕死的主兒。

    幾番較量之後,亡命徒們逐漸在下馬鄉站住了腳,開始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

    嚐到厲害之後,山民們也不想跟外來的勢力叫陣,畢竟現在的生活條件改善不少了,而且平安的生活也是人人都向往的,可是這些外來勢力一旦過分地壓榨本地人,那也絕對沒好果子吃。

    打大仗山民們打不起,但時不時地挖個陷阱放個冷槍,幹掉個把兩個落單的傢伙,那是輕鬆至極的事情。

    這些外來勢力領教了“土匪之鄉”的厲害之後,倒也不敢再小看這些老實巴交的山民了,像現在採用的就是“拉攏分化”的策略,每個勢力裡都有那麼一部分本地人。

    現在陰平警察局的一干領導倒是跟那裡沒什麼關係了——最起碼擺在明面上的是沒有了,不過,一般警察不湊上二三十個也不敢去那裡,至於下馬鄉派出所的警察,那就徹底地同各個勢力沆瀣一氣了,大事兒不管只管小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