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笑 作品

第3569章 3570 見微防著

    廚房很簡陋,不過難得的是,一個破舊的冰櫃裡,居然還放著點豬肉,一些丸子,他問一句才得知,過年要買一隻豬,這是福利院不知道多少年前定下的規矩。

    晚上回到小院,趙根正過來彙報工作,說今天大家學習的積極姓都挺高,不過……黨委裡還是有幾個人沒來,尤其是紀檢書記陳鐵人,本來人都到了,見是趙書記主持學習,藉口說身體不舒服,轉身走人了。

    這陳鐵人也太不知道好歹了,陳區長對自己這個本家也很是著惱,你再鬧意見,也不能這麼不著調,面對趙書記的抱怨,他淡淡地表示一句,“他這個心態不改,是要出事的。”

    “嗯,”趙根正點點頭,他和陳鐵人也是不睦,尤其是去年的時候,陳書記覺得區長有望,兩人小小地碰撞過幾次,今天看到是趙書記主持學習,他心裡肯定不平衡。

    所以陳書記離場了,反正以他的級別,像這種事情,趙根正想找其麻煩也不容易,當然,趙書記也很明白這一點,他只能表示,“其他人查明無故未到的,我會讓他們寫檢查。”

    “最好先放出風去,”陳區長微笑著點一下。

    “嗯,”趙根正不動聲色地點點頭,他的本意,是要搞突然襲擊,以彰顯他的存在,不過陳區長的指示,也不無道理,畢竟是兩會,總是有人缺席的話,傳出去不好聽,“希望他們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吧。”

    上面一開兩會,各種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北崇這裡也是,所以又過了兩天,陳太忠才收到消息,說西王莊鄉關於退耕還林的統計,出現了爭議。

    早在五六天前,國家林業局已經圈定了陽州的退耕還林範圍,陽州市下了口頭通知,北崇這邊也通知到了鄉鎮,而且進度不算慢——畢竟北崇比其他縣區更多了點自主權。

    總局的撥款還沒有到,不過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鄉鎮就發動要退耕的村民動起來,統計一下青苗,把附著物剷除,準備種樹,至於青苗費的賠償,就是區財政負擔了。

    當然,劃的一大片退耕還林區域中,有個別地方是根本沒辦法種莊稼的,不過區裡既然爭取來了,大家了不得在那裡種上樹——退耕還林的錢也就拿到手了。

    結果西王莊鄉就出現一個很奇葩的事情,他們那裡有個老營村,村子也是背靠著山的,有一大片山地非常貧瘠,鄉里發動大家種樹的時候,老營村的郭村長找到鄉里,說那片地也要青苗賠償費。

    鄉長盧旺罵了他一頓,說你少跟我扯那個幾巴蛋,那兒也能有了青苗?

    這話一說,老營村的村民們不幹了,今天上午就把鄉政斧堵了,說我們那裡就是有青苗,盧鄉長一聽也惱了,帶著人一去看,傻眼了……這裡還真的種了青苗。

    所以盧旺馬上向區裡彙報,不過分管的徐瑞麟還在首都,事情就彙報到了陳區長這裡。

    “多大一片地?”陳太忠覺得事情不是很大,沒多少錢的話,就給你加一點。

    “地倒是不大,就是兩三百畝,”盧旺苦笑著回答,“問題是這兒就種不了莊稼,結果這一夜之間,莊稼就全長出來了。”

    “嗯?”陳太忠一聽,這不是那麼回事啊,錢多錢少倒是次要的,關鍵是……不能種莊稼的地方,要我的青苗賠償,這個毛病不能慣,“這個問題要認真對待,你控制不住場面?”

    “這個……我倒是可以跟大家商量,”盧鄉長打這個電話,不光是求援,而是他身為鄉長,卻艹著區長的心,“我認為,這個苗頭不對,區裡有必要高度關注。”

    “老盧你的感覺很敏銳啊,建議得很及時,”陳太忠誇獎一句,他承認自己是小看了這件事——十萬畝的退耕還林,能在這裡發生的事情,別的地方也能發生。

    要不說這基層工作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陳區長有了深刻的體驗,所以他雖然是忙得焦頭爛額,還是果斷地表示,“那你們在現場等我,我現在就趕過去。”

    陳太忠趕到現場的時候,就到了中午十二點,將車停在村頭,他和王媛媛走下車,四下看一看發現沒人,他摸出手機就要打電話。

    正在這時,三個十三四歲孩子的打鬧著跑了出來,兩個孩子按住另一個,就去搶他頭上的運動帽,嘴裡還用方言喊著,“花臉猴……你也敢戴運動帽?”

    陳太忠哭笑不得地撇一撇嘴,現在的北崇,運動帽已經是風靡一時了,不止是大人,連學校裡的學生都趕這個時髦,然後就有學生不學好,搶別人的帽子,又有學生覺得這是身份的象徵,看到有不順眼的同學戴這樣的帽子,就要找碴兒揍人。

    “給我住手,”陳區長喊一聲,“都是一個村兒的,幹什麼呢?以多欺少不害臊?”

    見到有大人出面,還是很高壯的年輕人,欺負人的兩個孩子馬上停手,悄悄往旁邊退兩步,警惕地看著他。

    “大家鄰里鄰居的,不許隨便打架,”陳區長從口袋裡摸出三個帶著小掛墜的鑰匙環,遞給那花臉猴,自打常下基層之後,他就蒐羅了一堆小禮品,放在身上備用,“不打架的話,你們三個,一人一個……誰告訴我,野雞坡怎麼走?”

    “翻過那個坡就到了,”花臉猴一指遠處的山坡,又看一眼那倆孩子,將兩個鑰匙環丟在地上,“叔叔,我帶你去。”

    小孩子走得很快,沒幾分鐘就領著他倆翻過了山坡,陳太忠站在坡上一看,眉頭又是微微一皺,“北崇閒人真多,這可是飯點兒。”

    看著遠處的兩三百號人,王媛媛輕聲嘀咕一句,“村子裡的人,除了農忙的時候……都是一天兩頓飯。”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