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笑 作品

第四千零四十六章 療養院?

    所以當時王蘇華當時就說了,退耕還林二十年,你這個地力差不多能養過來——這是養二十年,還僅僅是可能,並且要加上樹葉肥地這些因素。

    但是真不考慮這些的話,化肥加上去,該種什麼種什麼,照樣有收穫,所有人都知道,這地力都空了,可大家總還要吃飯的。

    養殖業也同樣如此,大家都知道,不該給動物喂藥,可該喂也就得喂,撐到哪一天算哪一天,眼下聽說有可以減少喂藥的養殖方法,歐陽貴也是有一點點心動。

    當然,這心動也僅僅只有一點點,動物喂藥不喂藥,該養還得養,成本也差不了太多——無非是一個有綠色養殖概念,一個沒有,出口的時候可能用得到,供給老百姓的話,沒那麼多說法。

    但是這個概念,非常考校幹部的社會責任感,抱著“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想法的幹部,不會在意這個細小差別,只有那些真正有責任感的人,才會覺得這個點子值得重視。

    郭司長挺有意思,不管他心裡是怎麼想的,但是表面上他表示,退耕還林要看,泥石流也要看,兩者有一定的因果關係——至於說那個移動雞舍,聽起來挺有創意,我們也可以拓展一下眼光。

    要說看這個退耕還林,真是沒什麼意思,無非是那一點小苗,旁邊倒是有人抱著文件數據,上面寫著地點和畝數,但是誰會在意那些?

    歐省長也是象徵姓地翻一下,就不再關心了——抱著這個琢磨的,那是挑毛病來的。

    不過小賈村的景象,還是狠狠地震撼了一下歐陽貴,他一直覺得,遇到泥石流災害,那確實挺不幸的,但是七百多人的村子,只死了兩個人——泥石流不會很大吧。

    只有親眼目睹的人,才會感覺到那種自然界的偉力,才會真正的震撼,哪怕是小賈村遭災已經半年了,目前的重建工作進展得也很順利,泥石流的痕跡,被掩蓋了不少,但是大致的場景還在,通過一些點點滴滴的細節,還是能感受到當時的情形。

    歐陽貴四下看一看,一探手,從對面公路一棵柳樹的分叉上,摘下一塊足有拳頭大小的石頭,他輕喟一聲,“太忠,石頭能飛到這裡?”

    “這個少見,”陳太忠搖搖頭,“當時就是把路沖垮了,能飛過路的,這麼大的石頭不多……主要都帶著泥呢,飛也飛不起來。”

    “你當時在場?”動物保護司的郭司長駭然地看著他。

    “陳區長在場啊,跟我睡一個屋,還是他最早發現的,”石村長此刻,也顧不得尊卑了,他義憤填膺地插話,“要不是區長當天下午給大家普及知識,晚上又報警……小賈村很可能死得一個人都沒有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