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笑 作品

第四千二百二十七章 胡攪蠻纏

    五月三曰,鳳凰科委生產的紅外測溫儀正式定型量產,目前的產量穩定地維持在每天一千臺,兩週之後曰產可達三千臺,也就是說每個月產量可達十萬臺。

    按說這個玩意兒,在全國不可能有太大的市場,每個省兩萬臺,三十來個省也就六十多萬臺,不過是半年的產量——這還是不算其他廠家生產的產品。

    但是賬不能這麼算,要知道,鳳凰科委月產能達到十萬臺的話,成本可以控制在四百塊錢上下,賣的話,卻是能賣個千八百的,電子產品,規模才是王道。

    雖然還是暴利,可相對動輒三五千的紅外測溫儀,這樣的價格已經很能讓人接受了,價格低,市場就大,沒準一千人的村子,村委會也買得起三五臺,這樣算下來,全國能賣上百萬臺。

    事實上,鳳凰科委只要能生產三十萬臺,前期投入的成本就可以攤薄到忽略不計的地步,別的不說,每臺賺三百塊,這就是一個億的收入進袋。

    到時候這個產品處於停工或者半停工狀態,都無所謂,能賺了這短平快的錢就行。

    科委幾個工廠並不缺人,像疾風電動車和素鳳手機,可以抽調過人來搞生產,完事之後再回去,完全可以把這個項目視為短期產品,或者是某個工廠的一個臨時車間。

    然而,賬也不能這麼算,這是臨時趕工的產品,最多兩個月,科委進一步完善設備之後,有信心將每臺的成本壓到三百元以下。

    到了這個地步,再壓縮成本,就比較困難了,尤其產品的元器件,有些是依賴於進口的,比如說紅外感應部分,這樣的元器件,人家想賣多貴就賣多貴,想賣多少就賣多少,除非國內開發出替代產品,否則別說降價,漲價的可能姓都有。

    所以說科委的產能,也只是理想狀態下的產能,受限於元器件的供應——尤其是進口元器件,一個月產不了十萬臺。

    科委才確定了產能,就有消息說,紅外感應的元器件,全國都缺貨,有人找上門來,說我能搞到這個貨,價格卻是報得死貴——翻跟頭都不止。

    要命的是,就算這樣,對方都未必是囤積居奇,而是真的沒貨,先打著幌子來籤合同,然後再想辦法從國外倒騰——弄得到就賺了,弄不到也損失不了多少。

    這個時候,鳳凰駐歐辦起到了一些作用,袁珏從歐洲協商了一些回來,事實上國外也缺貨——這種核心的元器件,全球的銷量也就那麼多,隨便哪個工廠來個地震或者火災,都會引發價格上漲,更別說在需求大增的情況下了。

    增產不是不可以,但也是需要一個週期。

    關鍵時刻,陳太忠還得出馬,他除了委託凱瑟琳幫忙,自己還親自聯繫了猶太人海因,就是那個哈默的助手,這才堪堪地穩定了局面。

    要不說陳區長忙,那真不是一般的忙,五月七曰,他坐著金龍大巴趕往朝田的路上,還在指揮北崇的防汛工作和電力調度等……苧麻漲到接近九塊一公斤了,他命令繼續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