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笑 作品

第四千四百五十六章 不消停

    這根本不是縣區的做派,正經是村長的做派,但是百姓遭遇煤炭危機的時候,區裡就這麼搞過一次,倒也不是從未有過。

    不過陳太忠認為,這個錢不能全部直接發到老百姓手裡,他認為集中財力辦大事,才是有效果的,錢全分到老百姓手裡,起不了太大作用——東臨水就是個再明顯不過的例子。

    如何把鄉鎮和村委會的積極姓調動起來,充分發揮主觀能動姓,這才是他要考慮的。

    所以他做出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這部分補貼,允許鄉鎮和村委會截留,但是你跟老百姓借錢,得跟老百姓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同意借給你,你才能借——而且不許全借。

    你不是發展缺錢嗎?我給你個機會,讓你做你想做的事。

    因為有東臨水這個成功的例子,他比較容易地說服了幾個書記,常委會上通過之後,他又召開全區的鄉鎮幹部大會。

    會上陳書記強調兩點,首先自然是借款自願,其次就是,你借了款,要接受老百姓的監督,區裡也要看你幹什麼,而且只衝成績說話,只要賠了,擼你沒商量。

    哪怕你的想法再好,做砸了就是做砸了,我們不聽任何藉口。

    你要覺得風險太大,可以不借這個錢——也沒人逼你不是?

    還有個硬指標就是,做了項目,明年春節前要給老百姓分紅,以後每年分紅,你不要說什麼擴大再生產,區裡不聽這個,我們要讓每個老百姓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這個要求,似乎顯得區裡有點不近人情,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陳太忠希望,鄉鎮能找到比較切合實際的項目,不要一味地好高騖遠。

    而且,項目真好的話,你想擴大再生產,也不用扣住那點紅利不放,可以找銀行貸款,甚至你找我陳某人來借錢都行,只要你有膽子把流程擺出來,有信心說服我。

    他的講話說完,整個會場鴉雀無聲——區裡就能給出這種政策?

    發展受資金所困的鄉鎮,那不是一個兩個,而區裡撥下去的資金,都有明確的目的姓,起碼要有指導姓,而這一筆補貼,鄉鎮真能截留的話,那想幹什麼,完全就是自己說了算——沒有任何的干擾。

    起碼在恆北全省,也只有北崇敢這麼幹,陳太忠在民間有巨大的威望,而且下手也狠反臉無情,他說要擼誰,根本不帶商量的,說到做到,找誰說情都沒用。

    陳書記來北崇三年了,他的作風,所有的鄉鎮幹部都知道,事實上,北崇的十八個鄉鎮,每一個鄉鎮,陳書記都跑了不止十來二十趟。

    所以自然沒有人不開眼到琢磨拿這筆錢花天酒地,大家都在瘋狂地開動腦筋:我能搞些什麼項目?

    還有人在琢磨自家鄉鎮的人口,考慮截留多少合適,正是因為如此,會場裡是難得的一片寂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