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鋒01 作品

426章 那就用科學來打敗科學

    “這是什麼?睪酮素?什麼鬼?”基本上所有人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現在可不是十幾年後,很多知識都比較封閉,這種專業名字,更是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被科普過。

    就連袁郭強他們一直是稍微有些耳聞。

    但也僅此而已。

    可總有人懂行,比如現在的蘇大偉和蘇承志,就是典型。

    兩個人光看到這個題目就被吸引了,然後一段段看下去,很快就“淪陷”了進去。

    別問,問就是你不懂一個科研人員發現新大陸的快樂。。

    “毛髮濃密不等於睪酮水平?是雙氫睪酮水平?”

    “一部分睪酮可以轉化為雙氫睪酮,而雙氫睪酮不能轉化為睪酮?”

    “生理可用睪酮,亞洲人最高,華裔又是其中之最達到了171.0?而且中華本土出身的,比在歐米的華裔還要再高一點???”

    “有引用嗎?有專業的索引嗎?”蘇承志已經徹底陷進去了,因為這讓他以往接受的觀念,出現了巨大打擊。當然,你看他的表情就知道,這種“打擊”,顯然越打擊越開心。

    越爽快。

    “有引用,居然有引用。”蘇承志彷彿自動屏蔽了外面的其餘人,推著眼睛自顧自說道:“2006年的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這不是最新的研究和報告取樣嗎?怎麼,你怎麼就知道了?這才剛剛發表吧。”

    “去年的文獻,serum androgen levels in black, hispanic, and white men,這是個冷門的文獻,我都沒有見過。你怎麼會知道的。”

    “racial/ethnic variations in male testosterone levels: a probable contributor to group differences in health。《種族雄性激素水平的差異:一個群體健康差異的可能原因》,這是,這是1992年的文獻,天啊,原來之前就有嗎?”

    “你快看看,承志,這是……這是1978年的文獻,《人類生物學》第50期,《多毛症,種族和雄性激素水平:東亞人和歐美人比較》。”

    “還有95年的does the racial-ethnic variation in prostate cancer risk have a hormonal basis,《到底不同種族患前列腺癌的差異是否跟荷爾蒙水平有關》。上面居然已經寫了米國黑人和米國白人, 雄性激素不如米國曰本人。可是, 這是這是《cancer volume 》的第七十五期, 這是一個癌症的期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