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入學一試

    浮山書院在山上,而從山腳走上去,有五千多階臺階,這臺階都是前人用石頭一階一階搭成的。

    “不是五千多,是六千六百六十六階。”早點鋪子的主人是個看上去有五十多的老人,頭髮花白,此刻正笑呵呵的說道,算是糾正了另一桌學子說法中的錯誤。

    “多謝老丈,老丈是在這浮山腳下很多年了嗎?不然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這話題算是勾起了老人家的回憶,他一邊給人打了一碗粥,一邊回憶當年。

    “原本這上山的路是沒有石階的,甚至這座浮山周圍都是荒蕪一片。”

    “宋老先生當年和友人一起行至此處,指著那時候還是一片荒山的浮山說它像是一卷書,然後就說要在山上建一個書院供學子讀書,能夠讀書那是好事啊,那時候咱們遠山縣的知府是謝馳謝大人,謝大人便徵了力役,全力要在山上建一座書院。”

    遠山縣就是府城所在的縣城,是河道府的首縣,不過除了遠山縣本地人以外,其他人更習慣於稱這裡是府城。

    “但是浮山畢竟是荒山,上山的路很難走,最開始去書院的路,都是那些建造書院的力役一步步踩出來的,可那樣的路到了雨天就十分溼滑,當時出資建浮山書院的有一位姓鄭的富商,這位富商便請周圍的村民幫忙,從遠處往這裡背石頭,一塊石頭一百文錢,這樣的石頭一階又一階的在這裡堆疊,將原本的土路變成了如今的石階,最後建好的時候,一數,恰好是六千六百六十六階,這位鄭姓富商便說,這是一路順利的意思,願每一位來浮山書院讀書的讀書人,都能一路順利的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從先帝到如今,也不過才過去幾十年,這位老者的父親便是當年建造書院的力役之一。

    “我爹當年是力役,希望我能在他親手建造過的書院裡讀書,只可惜我不是那塊料,等到我兒子,也不是那塊料,如今我孫子在讀書上面還算有點兒天分,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夠考進書院,完成他曾爺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