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559、我真不是故意要搞這麼大的場面

    還隔著好幾米距離的那種側影。

    整個海報都是薄荷綠的那種清冷色調,曹菲卻一身火紅的長裙,身高腿長臉小腰細膚白薄唇。

    獨特的氣質讓人過目難忘。

    很多人往往是第一眼看到荊小強的名字,注意到海報,然後卻被海報上這個女子吸引。

    19.9元的兩盤磁帶專輯,定價依舊遵循荊小強的量大便宜風格。

    利潤可能低一些,但必然賣爆。

    哪怕翻版一盤空白帶,買好點的tdk之類都要五到八塊錢,還不如買這正版。

    拷兄們更是熟門熟路的堵住了盜版渠道,一個勁兒的朝這些以往的盜版客戶手中塞正版。

    其實相比之下翻版帶能賺多少?

    這裡和音像社渠道並行,六折拿貨給你們。

    磁帶盒上也超出這個時代的標註“建議零售價19.9元”。

    賺得其實更多。

    賣得也就更多了。

    因為這套專輯甭管是在音像店、集市、書店,都打著荊小強的名聲大音量播放。

    可買回去聽過曹菲的聲音,都會覺得尼瑪,這聲音氣質和海報、封面上搭配簡直絕了。

    跟荊小強的歌聲終於有個聲音可以媲美。

    男女搭配,聽歌不累呀。

    這不正好也八月下旬了嗎,很多大學生開始返校。

    滾社這邊就從平京、滬海、ez、粵州、蓉都等十來個中心大城市開始大量進貨給滾社成員拿去銷售。

    千萬不要低估了大學生做買賣的激情。

    他們很多是進大學才離開父母,有了點財務自主,但又極度缺錢。

    戀愛、聚會、學習哪樣不需要錢。

    八九十年代做買賣都是剛摘掉投機倒把的帽子。

    全民倒爺的時代差的就是可以倒賣的東西。

    滾社六折拿過來的磁帶,不加價。

    大家買去銷售純屬給提供個賺錢的機會。

    多勞多得。

    有人在宿舍寢室賣,有人去沒有滾社的學校賣,有人索性拿到街上擺小攤兒賣。

    全國幾百所大學啊!

    還伴隨著幾乎每所大學一臺立式鋼琴外加小提琴、小號、吉他、架子鼓的贈送。

    這種銷售不爆炸才怪。

    這裡就不得不提常丹琳他們努力的結果,直接從工廠拿到的立式鋼琴每臺兩千元,這就保證了原本只打算先送比較窮、比較差的那些高校,現在乾脆全都送。

    只要有滾社大學生來認領保證維護,就能發到相應高校。

    本來只是剛剛好時間湊巧,兩個事件重疊。

    但在很多滾社學子的眼裡,荊小強就是賣了專輯的錢,用來給高校贈送樂器。

    那不更使勁到處推銷磁帶。

    於是從上市銷售本來一貫都是音像店、新華書店音像部為主力的渠道,先爆發銷售高峰,音樂愛好者、荊小強的粉絲,搶購專輯。

    然後以原來盜版磁帶銷售為主的普通民間銷售,接著在他們更下沉的集市、鬧市、路邊攤跟著大量傾銷。

    最後才是高校學子們好像水銀瀉地一般的無孔不入,更像是直銷的到處尋找哪裡還沒有賣,我們就去擺個攤!

    三天,僅僅三天就有超過一百二十萬張的銷售!

    要貨還更加猛烈了!

    然後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音樂報》橫空出世!

    這三件事真的是湊巧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