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552、舞動我心

    荊小強是有意識的踮起腳尖撅起屁股扭啊扭,潘雲燕就是哎喲,你敢扭,我要扭得比你狠!

    荊小強對著她騷包的五指抹過眼簾,她就更加妖嬈的抹回去。

    荊小強的腳步朝著她靠近,她就調皮的往後退。

    無論荊小強做什麼不要臉的奇怪動作,她都能毫不猶豫的對接,而且還不一定是照著做,而是歡快起來想怎麼就怎麼。

    徹底釋放自己的情緒。

    這就是舞蹈的本源。

    誰都能看出來,這個妖嬈的姑娘跳得開心極了。

    手舞足蹈,本來就是用作形容人開心時候的樣子,這才是人開心時候的本能反應。

    而不是每個動作都按照舞蹈套路設計好的一絲不苟表達出來。

    落入專業技巧化的純舞蹈,就不再是市場追捧的舞蹈。

    而是一群專業人士自娛自樂的高門檻小天地。

    這個道理,跟搖滾反出傳統音樂,通俗音樂對立於高雅音樂,古典音樂的道理是一樣的。

    相比之下表演就最接近現實,最接近本能,各種表演聖典更是把如何代入情緒,如何沒有表演痕跡當成高峰來攀登。

    舞蹈就是歌舞劇中,介乎於歌,演之間,有專業門檻,但這個門檻不是那麼很難推翻的存在。

    反正全場的舞蹈員、音樂學員們都呆滯了!

    天啊,你們倆跳的什麼東西啊。

    可他倆的情緒又太飽滿了。

    潘雲燕不用說。

    荊小強那種油膩佝僂的身影,嘴裡彷彿叼著未盡的香菸;

    悠揚的小號聲中,他那唱腔都在隨著各種舞姿隨心所欲變化。

    時而像個農村大叔在微醺之後的自我陶醉;

    又像是低微的小人物在得寵之後的洋洋得意;

    還像個沒有穿冰鞋的人在薄冰上小心翼翼;

    更像剛泡到妹子的猥瑣騷包男人。

    是喜是悲,或怒或愁,用舞蹈這種最原始最具體的形式,表達內心最抽象最複雜的圖像。

    各位跳了十多年的舞蹈,能做到嗎?

    在專業的路上走得越遠,就越不容易轉回這個彎兒。

    因為練劍已經太深,練氣就是過去各種被師父摒棄杜絕的東西。

    連鄒珣這種中專生,都渾身扭扭扭卻根本沒法跳出這麼自由的動作。

    直到門邊忽然有個小身影跳出來,跟上了節拍,面對荊小強更加劇烈的狂舞!

    甩頭,亂扭,還把手掌張開在鼻子前做怪相!

    荊小強馬上調整步伐,變成他和潘雲燕圍著這個小女孩兒跳……

    果然,這下大家都有點明白了,這個十歲左右的學員,就是文工系統最低齡的存在,他們的選拔還只遵循身體條件、節奏感等基本天賦,不太強調有多深的功底。

    沒有那麼多規則限制,才跳出了孩子般的天性!

    這才是現代舞蹈的發展方向。

    而不是春晚舞臺上那種千篇一律的背景伴舞。

    荊小強也就千金買馬骨:“好的!小妹妹,你有角色了……”

    這下總不會有人懷疑他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