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814、如果洪水也能這樣聽話,就好了

    結果一個炸刺兒的都沒。

    除了部分樂得合不攏嘴,相當部分還不好意思領錢,得分隊長給十人一隊的小隊長,小隊長又追著發下去。

    因為隨著抵達的大學生戛然而止,《音樂報》也傳遞到縣城。

    頭版登出半版“特約評論員”文章《大學生搞好學業,才是最大的搶險救災努力!》

    跟荊小強商量之後,何炯炯咬了半宿筆頭,跟幾個搞文字的編輯一起,打著評論員的頭銜,用幾千字的文章康慨激昂的傳遞了主題:

    “天災無情,人間真情,我們非常欣喜的看到,從皖徽到江浙、華東都有大學生在第一時間,主動奔赴洪災第一線參與抗洪搶險……”

    大篇表揚之後,話頭一轉:“但從實際出發,目前的災區前線物資非常緊缺,形勢更是各種嚴峻,所以並不推薦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們自發前往參加抗洪搶險志願者隊伍……”

    “是天災,但不要變成人禍,如果我們有更富強的經濟能力,更完備高效的機械化設備,更豐富有效的水利設施,甚至更加充沛的物資儲備,我們就能更加從容的面對任何災害,這靠的是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增強國力,具體到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的加油努力的工作,讓這臺巨大的國家機器運轉流暢,就是對受災地區的最大幫助,因為我們是個無論從精神意志品質到國土疆域都堪稱偉大的國家……”

    “而大學生在這個階段,珍惜校園裡的每一分每一秒,學好知識文化,提高專業技能,把自己鍛造成為祖國的好鋼,儘可能讓自己展現出刀刃上的光芒,這才是對洪澇災害,對各種危難的最有力抗爭!”

    “同時這也是我們高校搖滾音樂社的宗旨,音樂應該是所有人精神世界的慰藉,更是我們學業之餘的修養愛好,但我們的主要身份還是大學生,大學生涯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架構、專業技能成型期,這也是我們個人價值的鍛造期,能夠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鑄成我們新的長城,才是我們的驕傲。”

    “所以切忌在這個階段,頭腦發熱的追逐熱點,自發前往到處都很忙碌的抗災一線,有這份奉獻精神的大學生們,可以先在各自院校滾社報名待命……”

    倒不是說這篇文章有多精彩錦繡,而是闡述了個現在還比較少見的冷靜理智客觀態度。

    既讓很多人知道了這場洪災,更有大學生們參與進去搶險,還讓大家有了個全新的思考角度。

    激情勇敢是美德,但前提是用對地方。

    但更主要是各大院校令行禁止,知道音樂報上頭條就是小強的態度,迅速從各自滾社開始勸說阻止前往。

    還不需要多說,直接拿了報紙你們自己反覆讀幾遍!

    能考上大學,這閱讀理解沒有問題吧。

    真就戛然而止!

    就只有千把人的隊伍包含貨車司機們一起堅定的跟荊小強站在了抗洪軍民裡面。

    如果洪水也能這樣聽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