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608、洗耳刷臉

    真的不是故意挑釁!

    如果非要追朔,這首《在水一方》才是荊小強少兒時期對歌聲美好的萌芽。

    也許就是荊媽媽在他小時候痴迷愛聽的這點小資情調。

    才造成荊小強高中走上了藝術之路。

    當然,曾經的美術生對這首歌也沒有演繹能力。

    在等待批覆手續的這幾天,就跟曹菲研究過來開演唱會的歌單。

    荊小強的優勢是歌曲數量極多,準備這三天演唱會盡量歌曲不重複,保證幾萬人體育場每場坐滿有新意,這也能為以後的演唱會打下口碑。

    可曹菲的歌曲不多呀。

    所以就先拿幾首特蕾莎的來致敬。

    致敬這位帶曹菲踏上歌曲之路的前輩。

    但真正唱起來,荊小強展現的是二十年以後的歌曲演繹風格!

    準確的說就是阿黛爾的那種唱腔特點。

    必須要承認,華語樂壇和歐美歌手的唱功,有著起碼一代人的差距。

    歐美聲樂理論是最先進的,整體音樂素質和音準認知也遠高於亞洲各地,焦盆最接近,都還有差距。

    這是近代史上歐美國家優越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只有有錢有閒,才會鑽研更多跟藝術相關的門類,國民才能有更高的藝術普及度。

    所以落後不僅僅是工業、科技,這必然是全方位體現。

    荊小強拿二十多年後的頂尖唱腔來這時候展現,他在百老匯都亂殺,別說亞洲了。

    包括荊小強帶來以盧崑崙為首的電音配樂團隊,甚至還有乾脆今天就先上臺開始演練的黑仔他們。

    都已經跟七八十年代特蕾莎最當紅時候有很大時代變化,況且這幫人還受了荊小強很大影響。

    全場都是震撼的!

    他們聽不出來為什麼,但恰恰就是這首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甚至可以當做市歌、省歌備選的金曲。

    今天就是聽起來有種原來可以這麼好聽的震撼。

    難道是男聲唱出來的差別?

    只有特蕾莎他們這些內行才會面面相覷!

    對的,之前聽荊小強唱別的歌曲,沒有比較,可能還不能發現差距。

    荊小強也幾乎從未唱過大家熟悉的歌。

    直到今天。

    一比就出來了。

    簡單的說就兩點,音高和音響分離。

    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話語來說就是:唱現場儘量做到跟錄音棚有後期調節那樣。

    這就好比照人像,會面部控制,表情管理的演員,差不多算自帶ps功能。

    這是阿黛爾為首的歐美流行歌手,基本素養之一。

    然後就是突出的爆發力。

    哪怕是《在水一方》這種柔情歌曲,荊小強也能無情的上套路。

    前面幾句故意低沉磁性的保證單音底色,就像一幅畫,塗上了基調。

    然後當歌曲來到“我願逆流而上……”開始。

    就陡然爆發出高音泛音的張力。

    讓這首聽起來本來很像順流而下,頗有點平鋪直敘的溫柔情歌。

    陡然變得五彩斑斕,跌宕起伏。

    哪怕是荊小強這個無情的歌唱機器,也顯得充滿了感情色彩!

    特蕾莎的原唱,恰恰就是因為從頭到尾都保持了柔情,在那個年代是柔美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