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683、怎麼有點怪怪的

    爆紅也是有個過程的。

    在非互聯網的時代,不可能誰是瞬間爆紅。

    哪怕互聯網傳播,那些爆紅的背後都有巨大的推手在助力才能人盡皆知。

    荊小強大半年前在百老匯和大都會歌劇院的躥紅,還是屬於藝術圈的名聲大振。

    真正讓他在花旗傳開名號的,還是北美公告牌上的那四首搖滾金曲。

    黑胖子沒說他們具體賣了多少專輯,肯定是肥得流油,現在全力支持羅伯特的演唱會,絕對不是因為內疚,而是有利可圖。

    如果這次的巡演荊小強選擇從薪鄉開始,多半一開始就爆了。

    畢竟整個薪鄉那邊的媒體已經很熱絡熟悉,也會覺得有利可圖圍上來。

    但遠隔幾千公里的西海岸嘛,先來幾場搖滾音樂會,哪怕幾萬人的坐席場場爆滿,還差點意思。

    因為這畢竟是好來塢的大本營,演唱會的明星更是如過江之鯽,在天使之城沒停歇過。

    好來塢最有號召力的影視明星們,還不太賣這麼個東方搖滾明星的賬。

    簡而言之就是底蘊還不夠,逼格還差點。

    說到根子還是族裔輕視,倒也算不上什麼歧視,就跟我們看見來個阿三唱京劇,心裡是不以為然的。

    直到這場《冰雪女王》在好來塢碗成功演出,特別是那種聲光一體的魔法高科技場面,具有歌舞界的顛覆革新!

    歌舞劇、戲劇的逼格還是要高點,天然會讓影視界覺得更有藝術地位。

    這點比搖滾更有吸引力。

    起碼這一夜過去,還伴隨迪尼士和羅伯特簽下《冰雪女王》動畫電影的版權合約新聞發酵。

    舞臺上足夠閃亮有噱頭,看歌舞劇的觀眾、社會文化屬性也比搖滾音樂會高點,舞臺下已經得到了影業巨頭的認可。

    再伴隨一系列如同傑斐遜這樣的專欄作家劇評人吹捧。

    瞬間成潮流!

    首先是資本追逐。

    洛杉磯著名的歌劇院紛紛上門來邀請演出,接著後面巡演城市的劇院、演出公司也找過來要求合作。

    昨晚連哥倫比亞影業和迪尼士影業都看出來這部劇有前途。

    更有明眼人發現了這個巨大的商業井噴點。

    連大都會劇院這等最頂級的劇場,都只有四千多坐席,普通劇院一般都是一千出頭。

    這裡面固然有脫麥演唱的聲波擴散上限,更有場地再大,距離過遠就看不清的現實問題。

    演唱會可以搞幾萬人規模,因為觀眾主要是聽個音,感受氣氛,有擴音設備就行了。

    演戲是不行的,你好歹要看看舞姿,更好是能看到面部五官表情。

    遠遠的只能看見螞蟻移動,還叫什麼歌舞、戲劇表演?

    所以好來塢碗一萬八的坐席其實在業內是被嘲笑的,也就內場那些嘉賓席可以看得真切些,外圍坐席根本就是來湊熱鬧。

    結果荊小強居然別出心裁的把超大屏幕用成影像擴大設備。

    這就是歌舞界的巨大技術變革啊。

    想想本來成本十萬美元的一臺戲,給一千人看,每人起步就得一百美元,和十美元的電影票,二十美元、五十美元的演唱會比,走向消亡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