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868、錯過了門檻,蹉跎了歲月

    不需要記者,自家就堆滿了人手。

    二樓廣告公司的攝影師帶頭拍攝全場,三樓音樂報社更是一堆大學生記者。

    提前接到通知,有興趣都可以來聽聽的平京高校滾社創作骨幹,怕是有五六百人。

    全都擠在四百多平米的辦公區裡,仰頭看著老神仙。

    當然還有做助教的自家老大。

    白蓮婷安排好鏡頭、錄像錄音設備,也跟潘雲燕靜靜的靠在門邊。

    甭管之前吵吵什麼,可看見這樣有才華的男人,就是會覺得傾慕啊。

    黃叔很簡單的白色老頭衫外面罩件灰色對襟衫,寬鬆的棉紗褲跟布鞋,就是八十年代武打片的日常穿著。

    花白蓬亂的平頭短髮,黑框眼鏡透著睿智的光芒:“我為什麼說未來一定在內地呢,整個hk的年輕人,主題就是歐美文化的崇拜,很多連國語都說不好,連溝通都成問題,這樣的年青一代還能寫出熟悉中華文化的作品嗎,如果你既不讀書,又不好好淬鍊技巧,連最基本的文字功夫也達不到,用什麼來寫詞?”

    而八九十年的內地大學生,恰恰處於從緊縛蔽塞的精神狀態開放來接觸到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之前貧瘠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他們隨便幾本傳統名著、武俠小說都能視若珍寶的翻來覆去愛不釋手。

    簡而言之就是比之前能接觸到更多文學作品,又沒hk青年直接擁抱歐美語言放棄傳統文化的全無底線。

    荊小強都倏然而驚,他知道理解的時代感是另一種說法。

    但沒想到黃叔感受到的分水嶺在這裡,如果錯過這一檔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延續,這一代詞曲人也徹底擁抱歐美音樂文化,沒準兒也會步上hk詞曲人的後塵。

    二三十年後港臺歌曲怎麼樣,他不是很清楚,但起碼沒有八九十年代的輝煌,似乎就那麼一兩個人在獨木支撐。

    先聽黃叔說:“古詩詞離開音樂後實際上死了一半,明清詩歌寫得再好,那個唐詩宋詞的味兒沒有,音樂的味道沒了,詩詞本來都是要唱的……”

    邊說邊演示直接套曲調演唱詩詞,大學生們眼睛好亮。

    音樂院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要麼過於抬高美聲、古典音樂,要麼著重強調民樂、民族唱法。

    學術味兒,多過了這種踏踏實實的音樂人論述。

    大黑板前的老神仙,就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滔滔不絕的上下五千年信手拈來:“樂府詩最早就是音樂示範的意思,風雅頌全是歌唱,幹活的時候唱,戀愛的時候唱,走路的時候長,迎送客人的時候唱,孔子先生本人也是位音樂家……”

    好學的大學生忍不住問,那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呢?

    黃叔解釋:“戰火離亂只是詩詞音樂流失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有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年代太久,字詞發音的變化太大,古代的音樂配不上後來人的發聲,樂詞錯位越來越嚴重,比如江陽韻的七律是一種曲調,發花韻的七律是另一種曲調,隋唐近體詩的律和絕,實際上說的都是樂曲的格式,律長絕短,絕按照今天的說法,應該就是隻唱律的主旋律部分……”